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批中华绒螯蟹中秋前丰收上市

发布时间:2025-10-04 15:33: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高磊 崔显朝 塔依尔·艾力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沙漠边缘出“鲜”味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批中华绒螯蟹中秋前丰收上市
 
  中秋消费旺季将至,水产品市场迎来采购热潮。近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广航渔米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长江蟹生态养殖基地传来喜讯——首批引进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赶在中秋前夕迎来丰收、抢“鲜”上市。
  “马上中秋节了,现在订蟹的客户不少,我们得抓紧起笼,保证鲜活送到大家餐桌上。”蟹农于振海一边说着,一边将提前布设的30米长地笼缓缓收拢。这几天,他和同伴一早便驾驶渔船穿梭作业,赶在中秋节前加快鲜蟹捕捞节奏。
  随着网体逐渐收紧,数百只青壳白肚的中华绒螯蟹瞬间“露脸”,挥舞着毛茸茸的螯足在网中窸窣作响。“动作得快,不然好蟹容易跑了!”于振海一边说着,一边用力一抖地笼,将鲜活的螃蟹尽数倾倒在船舱里。
  “我们一般是凌晨把地笼下到水里,还会投些饵料吸引螃蟹入笼,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集中起笼。每个地笼都能出千儿八百公斤螃蟹,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得雇人帮忙,就为赶在中秋节前多供点鲜货。”于振海笑着介绍,语气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养殖基地负责人毕广拿起一只个头饱满的螃蟹向记者展示:“你看这蟹的品相,完全达到上市标准!平均个体100克以上,大的能有200克,肉质紧实、膏黄饱满,和江南产区的螃蟹比口感一点不差,正好赶上中秋让大家尝鲜。”
  谁能想到,这样优质的中华绒螯蟹,竟产自戈壁沙漠边缘。依托永安湖水库1.2万余亩水域,湖中芦苇荡漾,天然饵料充足,为中华绒螯蟹提供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更关键的是水质优势,养殖用水来自昆仑山融雪,不仅清澈无污染,还富含钙、镁等矿物质。“矿物质能帮它们积累营养,让蟹肉更紧实、蟹膏更醇厚。”毕广解释。这也是“沙漠蟹”能赶上中秋上市,还保持优质口感的关键原因。
  今年3月底,该公司首次从江浙一带引进238万尾中华绒螯蟹苗——当时的蟹苗仅硬币大小,1公斤就有140只—150只。基地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让螃蟹依靠天然饵料自然生长,经过6个月的培育,终于养出了个大饱满、肉肥膏红的优质螃蟹。
  毕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批中华绒螯蟹总产量预计有七八十吨,中秋前后上市,市场行情好,预计总收入能达200万元左右。”对于蟹农来说,中秋上市的鲜蟹不仅好卖,收购价也比平时高,都盼着丰收多挣点钱。
  中华绒螯蟹的成功养殖,不仅丰富了师市特色水产养殖的种类,为节日餐桌送上一份来自沙漠戈壁边缘的新鲜美味,更成为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当地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沙漠边缘养海鲜”的模式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