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丝路新城石榴红 团结奋进正当时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9 12:08: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在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有一座由兵团精神浇灌成长的年轻城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这里生活着汉、维吾尔、柯尔克孜等各民族群众,是兵团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师市,也是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

图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王琪 摄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牢,充分发挥“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在夯实基础、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各族职工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11个,自治区、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123个。
思想铸魂聚共识:高位推进绘就团结“同心圆”
  6月初的一个上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开展。
  “一代代兵团儿女牢记嘱托、接续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赞歌。我们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三师贡献青春力量。”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政委张建军在讲台上讲得动情,台下师生听得入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把手”在高校思政课中带头讲“铸牢”,是图木舒克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共谋思想“一盘棋”、齐拧干劲“一股绳”的生动缩影。师市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紧紧围绕“铸牢”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
  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履行主体责任,将“铸牢”主线贯彻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成立以党委书记、政委为组长的师市党委“铸牢”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从政治高度谋划、以系统思维推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协同的创建工作体系;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十四五”规划,制定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将“铸牢”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绩效考核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高位强力推进。
  持续深化“铸牢”宣传教育,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依托“三师零距离”“遇鉴唐王城”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开设专栏讲述身边的榜样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线下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团场、企业、街道、连队(社区)、学校等“七进”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五共同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高标准建设“铸牢”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民族团结长廊”“石榴籽广场”等基层特色文化阵地,营造“人人崇尚团结、人人维护团结、人人促进团结”的浓厚氛围。
文化浸润育认同:以文聚力浇灌团结“常青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担当使命、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五十一团唐驿镇第一中学,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主题都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班会时,我和同学们分享了班超经略西域的故事,他为维护西域和平和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传承、学习他的精神,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初二学生乃依曼·奴尔艾力说。
  “学校将‘铸牢’教育融入语文、历史、思政等课程,通过升国旗仪式、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观看纪录片、学唱爱国歌曲等形式,向学生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新疆历史、兵团屯垦戍边史。”校长晏辉明表示,在开学第一课聚焦“铸牢”,有助于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从而厚植爱国情怀,提高班级凝聚力,让各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图为 五十三团金胡杨镇二连“兵团娃娃画兵团”美育基地作品展示。 王琪 摄
  在五十三团金胡杨镇,二连的文艺活动在十里八村都赫赫有名。一个小小的连队,竟然有舞蹈队、合唱队和唢呐、豫剧、秦腔表演队。在兵团豫剧团等联谊单位指导下,这里建立起戏曲传承发展基地。群众自导自演,自豪地展示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富裕、文明、健康、进步的幸福生活。
  大人有大人的爱好,孩子也有孩子的乐趣。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二连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内的“兵团娃娃画兵团”美育基地如期开课。在专业美术教师指导下,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军垦战士开荒造田、各族群众共建家园的场景,还有胡杨、大漠、雪山、长城……“我想到北京去上学,想去爬长城。”孜娅代·努尔买买提对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二连打造“文化长廊”,通过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四十九团海安镇九连,傍晚的连部大院,总是传来琅琅读书声。针对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高的问题,九连党支部开设“国通语夜校”,邀请教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任教,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为九连及周边连队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教授日常用语、政策法规等实用内容,各族职工群众学习热情高涨,培训合格率、优秀率位居全师市前茅。
  月尔古和阿不都热合曼都是夜校的优秀“毕业生”。“以前我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也不能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经过坚持上夜校,现在我的普通话很流畅,不仅走出了家门,还在团场药店找到了当售货员的工作。”月尔古说。
  阿不都热合曼则是自己开了一家农资店,“学会普通话,就像拿到金钥匙,打开了致富门、融入了大家庭。现在我不仅能把种子化肥卖出去,还能指导买家怎么种、怎么用”。他笑着说,是夜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通过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族群众在开拓就业增收道路的同时,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文化兴则国运兴。师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铸牢”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唐王城历史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十项”活动,加强现代文明教育,从而丰富职工群众精神生活,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文化根基。产业共兴促融合:
  园区引擎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师市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围绕建设“四大基地”,强化园区主战场、国企主力军、团场主阵地联动,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着力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共享成果中增进感情、凝聚共识,夯实民族团结的经济根基。
  “看到记忆里的戈壁滩变成了整齐排列的厂区,我就知道是时候回来工作了。”阿布都赛米·艾买提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天津工作,2021年年初回家探亲时,看到达坂山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便到正在招工的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应聘入职,如今已是第5个年头。“我学的是物流专业,带着专业所学和工作积累,参与了公司仓储物流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维护,也看着部门从两个人发展壮大到38个人,大家团结友爱。这让我知道回来工作是对的,每天来上班都特别有成就感。”他说。
  在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族职工群众在企业成长、融入集体、实现价值的故事还有很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图木舒克经开区分为“一区四园”,2018年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纺织服装)转型升级基地”。其中,达坂山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2.55平方公里,聚焦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衣、袜业的完整产业链,就业人员4200多人。
  位于经开区内的新疆冠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灯芯绒制造基地,为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公司推行“师徒结对”“技能比武”等模式。“我的师父是浙江人,经验特别丰富,我已经跟着他学习了3年。”阿依夏木姑丽是该公司开毛工艺车间的一名员工,现在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熟练技术工,每个月工资能拿五六千元。“公司包吃包住,各民族同事一起工作、一起庆祝节日,大家的心贴得很近。”她说。
  新疆西梅、唐王古瓜、“恐龙蛋”杏李……电商直播基地内,“网红”主播使尽浑身解数,对着镜头推介优选的本地特色农产品。“看着就很好吃!”“赶紧下单!”……“泼天”流量涌入直播间,回头客的好评不断,催生一批批订单。图木舒克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做好“土特产”文章,抢抓电子商务发展“风口”,搭平台、强队伍、优服务。2023年成立图木舒克电商产业孵化园,配套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孵化“新农人”主播,通过一块块小小的屏幕,让好产品走出南疆,“飞进”千家万户。
民生温度暖人心:安居乐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走进五十一团唐驿镇颐心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楼道、房间干净整洁,有的老人在阳台晒太阳,还有几位老人正在下棋。热气腾腾的薄皮包子刚出锅,就被工作人员送到提来克·吐地、塞力汗·努尔夫妇的房间内。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和老伴都来了这里。这里吃得好、住得暖,还有同龄人一起聊天,比在家还热闹、舒心。”74岁的塞力汗·努尔感慨道。
  “我以前腰不舒服,总是拖着不去看病,家里的事情都是老伴在忙前忙后。到这里后,工作人员带我去看医生,现在我恢复了,还能和大家一起跳舞。”79岁的提来克·吐地站起身表演了两个动作,现场响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据业务院长姚春梅介绍,针对团场老龄化情况,养老院为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现在有90多位老人在这里安家,团场连队还为低保、特困、残疾等老人提供兜底补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养老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与团场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开通绿色就医通道,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享幸福晚年。
  夕阳西下,下班的人流陆陆续续返回图木舒克市人才公寓,小广场上有人支起了露天卡拉OK的器材,准备享受晚间的休闲生活。“妈妈,这是我们的舞蹈室,休息时我和小姐妹在这儿跳舞,可开心了!”在公寓的青年驿站服务区,从喀什地区来到图木舒克就业的纺织工人佐热古·艾买提拨通了视频电话,兴奋地与母亲分享这份喜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筑巢方能引凤。为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和地方籍务工人员,近年来,师市党委积极探索“党委主导、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将原经开区职工周转宿舍升级改造为图木舒克市人才公寓,提供家庭房、单身宿舍、日租房等多种房型,还建设了惠民餐厅和同心文化活动室,以均等化“家”的服务切实解决外来人员住宿、就餐、就业和文娱问题。
  图木舒克市永安坝街道党工委持续深化服务效能,精心打造多功能青年驿站,内设健身区、娱乐区、阅览区等功能区域,构建起集学习提升、休闲放松、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并将民俗体验、非遗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日常活动,让来到图木舒克就业创业的“新图木舒克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师市总医院会议室内,一场多科室会诊正在进行,来自广东医疗援疆团队的专家和本地的医生正在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制定治疗方案。
  “今年来到这里主持建设肿瘤科后,我们陆续收治了不少图木舒克和慕名而来的周边县市的病人,现在病房已经住满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疆医疗专家、三师总医院肿瘤科特聘第一主任陈华林介绍,现在很多检查、手术以及后续的治疗都能在本地完成,一些病人在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制定治疗方案后也可以回到家门口继续治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自2012年起,广东医疗援疆力量为三师总医院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师带徒’、手术示教、远程会诊等形式,帮助医院进一步完善了科室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力量,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三师总医院普外科主任耿永勇表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师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在养老、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持续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民生行动,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共富裕:连队蝶变展现团结“丰收图”
  清晨来到五十一团唐驿镇六连,位于公路旁的唐驿九宫馕饼店内香气四溢,工作人员正忙着和面、调馅、检查设备,店内有不少顾客已经在等候第一批出炉的烤馕。

图为 五十一团唐驿镇第一中学小学部学生正在学习汉字笔画顺序。 王琪 摄
  这个馕饼店是由老连部旧址改造而成,目前店里有稳定就业群众7人,日产馕饼3000个左右。“通过发展‘小产业’盘活闲置资源,以前的老连部,如今成为群众创业就业的大平台。”六连党支部书记肉鲜古·吾甫说。
  在六连叶河源果业苹果园内,在此务工的连队职工正在为果树施肥。六连组织委员杨正雄告诉记者,“苹果园带动了许多连队职工就近就业,等果树挂果丰收,又能带动一批人增收,日子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师市为增强连队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涵盖乳制品、禽类加工、红枣制品、酒类等多个细分领域。
  这几天,在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援疆创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图木舒克汇泽纸业有限公司精密高强度耐压纸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连队党支部帮助招商引资企业解决了场地、厂房,企业就近落户十八连,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也为连队职工群众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图为 四十五团前海镇香梨丰收,十七连职工群众采摘香梨。 黄宗坤 摄
  “这几天是工作日,游客比较少,我就来厂里帮着打包,等周末我还要回家招待游客。”艾力·阿不都热依木一边装箱,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十八连临近图木舒克市区、永安湖生态旅游区,连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围绕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打造花香唐王驿旅游景区,大面积种植四季玫瑰、薰衣草、万寿菊等可食用性景观植物,让游客能享受到欢乐花海、游乐园、特色民宿等集吃、玩、住于一体的服务。“游客夸我们的服务好、环境美,夸我们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心里美滋滋的。”艾力大哥乐呵呵地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师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团场连队面貌巨变,各族职工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从城区到团场,从工厂到田间,如今的图木舒克,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师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正在边陲绿洲徐徐展开。
中国民族报记者 王琪 通讯员 任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