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新疆第四届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暨技术成果发布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2 13:29: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图为 发布会开幕式现场。9月9日至10日,新疆第四届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暨技术成果发布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功举办。塔依尔·艾力 摄
  9月9日至10日,新疆第四届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暨技术成果发布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功举办。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关村兰德科教创新研究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5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享成果、共谋发展,推动油莎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以“生态粮油立标杆,新质农业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对接交流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塑造油莎豆“产业新名片”,打通“科技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全国营销”全链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活动现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四团兴安镇集中发布成果,涵盖企业标准、成果专利、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新产品展示四个板块,其中企业标准5项、申请成果专利18项。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油莎豆产业已从“试验种植”迈向“规模化发展”。
  “通过这些年在新疆的试验示范,建立了油莎豆抗逆、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微生态组合技术、内生酶催化技术和小分子水增进技术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正在优选适合新疆栽培的品种,以更多新技术、高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发展。”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通讯院士王龙表示。
  现场围绕油莎豆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科技人才、产业投资合作、销售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方向,举行14个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内容涵盖油莎豆科技研发、精深加工、电商平台搭建、数智农业融合等关键领域。
  此次论坛,通过主旨发言、专家讲座、圆桌讨论、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与会嘉宾紧紧围绕油莎豆产业发展与农村电商融合创新、新沙地高产栽培关键点控制、产业链创新与应用、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研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油莎豆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持续提升油莎豆产业和三师核心产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艾克拜尔·伊拉洪表示:“五十四团发展油莎豆选品精准、目标清晰、成果可喜,未来需重点深化油莎豆品种改良与土壤改良的结合研究。因油莎豆的产量质量与土壤直接相关,建议加大科技投入。”
  观摩会现场,与会人员纷纷走进油莎豆种质资源试验基地、种植示范园、采收现场、产业研究院、初加工厂、技术转化中心、油莎豆博物馆、精酿啤酒厂等地,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开展合作洽谈。
  五十四团兴安镇油莎豆加工企业代表袁立业说:“我们公司采用以销代产、以产代耕的形式进行油莎豆销售,每个月油莎豆加工量大概在300吨。采用‘订单+种植’模式,跟种植户进行深度合作,带动更多人增收。”
  油莎豆作为集粮油饲于一体的多功能作物,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五十四团兴安镇自2017年规模种植油莎豆以来,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和产业链建设,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油莎豆种植加工基地之一。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大力实施“农业强师”战略,紧紧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将油莎豆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重点方向,积极探索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径,已形成从研发、制种、农机、仓储到榨油、饲料、啤酒、饮料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油莎豆产业的“新疆样板”。
  五十四团兴安镇党委书记、政委苏涛介绍:“经过8年探索,油莎豆种植面积从不足3000亩扩至2025年的5.4万亩,平均单产从200公斤提至550公斤,最高单产突破800公斤,为职工群众增收奠定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油莎豆‘种植—加工—畜牧养殖—秸秆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同时,油莎豆兼具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生态效益,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生态、人才、产业三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