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28万亩胡杨林重迎新生

发布时间:2025-09-09 13:07: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李芸 崔显朝 赵成伟 塔依尔・艾力 杨昌洪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守护胡杨种子“生命窗口期”

28万亩胡杨林重迎新生
 
  眼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8万亩胡杨林处于种子飘飞期,胡杨种子破壳吐絮、陆续落下。
  胡杨种子对“时机”极度敏感,每年7月至8月飘飞,依赖风力与水流传播,成熟后生命力仅1至3天,一旦失水,24小时内便会丧失发芽能力。更特殊的是,胡杨种子极为细微,上千粒才抵一粒芝麻大小。
  在兵团三师四十九团海安镇的胡杨林中,护林员正与时间赛跑——他们每日穿梭在高低不平的林间,手持铁锹挖掘沟渠,引水滋养胡杨。一边保障生态水输送到每处需水区域,扩大灌水面积、延长土壤湿润周期;一边呵护幼苗,为树龄2年左右的树苗修枝,筑牢生长防线。
  四十九团海安镇生态护林员姜效近已守护胡杨林20余年,他和4名同事负责2.79万亩林区巡护。“这些树苗就像自己的子女,得精心护着。”他说,“每天最少走20多公里,最多120公里,巡护APP会记录轨迹。”
  病虫害防治是管护重中之重。师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工程师王磊常与护林员深入林区“问诊把脉”。一次巡护中,他发现一棵胡杨叶片发黄,当即指出:“这是胡杨锈病,明年春季防治时,在药剂里加粉锈宁叶面喷施,就能有效治疗。”
  为给种子存活“加码”,师市自2022年起连续多年实施跨流域生态调水——修筑拦水坝、引洪渠,将叶尔羌河富余水量引入胡杨林核心区,实现“水到苗生”。同时,针对天然林和次生林,重点防范盗伐、放牧啃食,全方位保障胡杨生长。
  如今,28万亩胡杨林中,幼苗茁壮生长,红柳等植被在林间蔓延,曾经裸露的黄沙逐步被覆盖。引洪灌溉区域已基本消除空白,幼苗成活率达10%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