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调优农业结构 激发产业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03 12:2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田欣欣 魏博仁 王华亮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将转方式、调结构置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把优化种植养殖结构作为促进职工群众增收的关键路径,不断延伸养殖产业链条,全方位发力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让结构调整的成果转化为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种植业向创新多元方向调整
  “你看这个洋葱,个头比上周大了一圈。”7月27日,四十四团永安镇一连党支部书记张保营蹲在150亩“洋葱+芋头”试种田边,扒开地膜笑着说。
  今年,四十四团永安镇一连调整种植结构,采用“双行芋头夹三行洋葱”的种植模式,促进增产增效。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护,洋葱植株已基本成型,葱叶修长,一旁的芋头也毫不逊色,叶片宽大而舒展、叶柄粗壮,两种作物生长互补且互不干扰,长得更旺盛。
  据测算,该种植模式下,每亩地可产洋葱约4吨、芋头约5吨。“再过一个星期洋葱就能采收,已经有收购商来地里看过,也根据市场给出合适的价格。”张保营说,“如果试种成功,将大面积推广,不仅增加种植户收入,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此外,五十四团兴安镇以油莎豆种植为基础,构建“种植—加工—养殖—饲料—种植”绿色闭环产业链。油莎豆草及加工后的酒糟成为优质牲畜饲料,引入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其牛粪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养分循环利用,减少化肥使用。使用油莎豆饲料可降低养殖综合成本35%,畜禽粪便、油莎豆草根还田又减少油莎豆种植的化肥用量,实现“双向降本增效”。
渔业向设施化养殖方向调整
  戈壁滩的设施大棚里能养鱼?在图木舒克市君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这个疑问有了答案。
  大棚里,2万余尾鲈鱼在循环水池里游得欢畅,负责人刘满义拿起捞网,一网捞出五六尾银亮的鲈鱼:“你看这鱼,养了3个月就有一斤多,比传统养殖快了近一个月。”
  基地的循环水系统是“秘密武器”:恒温控制让水温常年保持在22℃,过滤消毒系统让水质清澈,更适宜鲈鱼生长,尾水还能用来灌溉旁边的蔬菜大棚。
  “上半年,我们销售的鲈鱼有4吨左右,主要销往喀什、图木舒克市及周边团镇。”刘满义说。最近,他跑遍图木舒克市和喀什市的农贸市场,发现高端水产缺口不小,正筹划联合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抗病性强、生长快的新品种。
  鲈鱼养殖具有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该基地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有效促进团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为周边连队职工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刘满义介绍:“目前基地有3名工人,都是附近连队的群众,他们主要负责日常投喂及设备看护等工作,每人每月可获得3000元的稳定收入。”这种模式既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又带动周边团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养殖业向深加工方向调整
  7月16日,记者走进新疆天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牛肉干生产车间,浓郁的牛肉干香气扑面而来。在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厂房内,工人们身着统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产品加工。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每一道工序都紧密衔接、环环相扣。
  生产线上,工人们正严格按照称重、分拣、封口的标准化流程,有条不紊地包装着一批即将上市销售的优质牛肉干。通过精细化的深加工流程,师市本地养殖的优质牛肉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产品价值得到提升。
  “今年3月,公司新投产牛肉干、毛肚、牛羊头蹄和牛油4个专业生产车间。”新疆天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彭德超详细介绍道,“这些车间的原料全部采用公司自养基地和当地合作养殖户提供的优质牛羊肉,从源头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牛羊贸易、规模化养殖、食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企业。目前,企业已建成投产标准化牛羊屠宰车间一座、现代化禽类屠宰车间一座、精细化牛羊肉分割车间一座,配备专业的毛肚加工、牛羊头蹄处理、板油提炼以及牛肉干制作4条生产线。
  该公司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在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领域积极探索,以养殖结构调整为契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依托规模化养殖提供的稳定原料,聚焦精深加工,开发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从精细分割肉到特色肉制品,既提升产品附加值,又通过产品差异化竞争,进一步巩固养殖结构调整的成果。
  近年来,师市将畜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在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同时,持续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优化养殖品种、提高现代化养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等措施,推动畜牧产业向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