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达坂山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夏可河河岸治理工程、前海灌区微咸水利用项目“热”力全开,以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双轮驱动,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乐章。
6月27日,中信环境技术承建的达坂山工业园高盐废水处理厂内,首批污水已引入水池调试运行。
总投资1.59亿元的高盐废水项目已基本竣工,其全流程处理体系包含预处理、MBR膜生物反应器等8大工艺,投产后日处理规模达5000吨,污水经处理可达一级A标准。
同期推进的印染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5亿元)已完成70%主体建设,设备采购全面结束,预计8月30日通水。
该项目构建“收集—处理—回用”综合系统,一期一阶段日处理规模1万吨,两大项目投产后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同步解决企业排污难题。
“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膜技术,产能与应用规模居世界前列。”项目总工程师尹福均介绍,其核心水处理技术突破传统工艺瓶颈,能耗降低30%以上,将为园区打造专业化环保解决方案。
作为连接城区与永安湖的生态走廊,夏可河河岸治理(北岸)一期工程于6月正式启动。项目总面积47.89万平方米,涵盖驳岸整治、路面铺装、绿化景观、灌溉系统等工程,建成后将形成集文化、运动、生态于一体的城市地标。
“目前正进行道路清表与管网开挖,计划12月竣工。”新疆兵建七建项目经理崔浩表示,通过安全培训、成立质量监督小组等举措,确保工程安全与品质双达标。该项目作为师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关键一环,将推动城市功能与环境品质同步提升。
前海灌区微咸水利用项目现场同样热火朝天,1号、3号泵房主体建设如期推进。这项总投资2320万元的兵团南疆试点工程,以新建3座泵站为主,设计流量1.2—1.8立方米/秒,计划10月底竣工保障冬季灌溉。
“工程可新增微咸水利用量2000万立方米,缓解季节性缺水矛盾。”师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微咸水项目负责人程军介绍,项目推动区域从“被动治盐”转向“主动适盐”,形成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其示范经验可在南疆推广应用。
从环保基础设施到生态景观工程,再到水利民生项目,师市正以重点项目为支点,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