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2024年度兵团“最美家庭”卢玲玲家庭: 小家传大爱 家风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5-11-17 11:5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陈钰萍 秦飞 魏博仁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2024年度兵团“最美家庭”卢玲玲家庭:

小家传大爱 家风映初心
 
  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坚韧的家庭,以夫妻同心的担当、孝老爱亲的温情、言传身教的传承,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家庭的文明风貌,荣获2024年度兵团“最美家庭”称号,成为兵团家风建设的一抹亮色。这个家庭就是五十一团唐驿镇卢玲玲家庭。
夫妻同心:
“双倍坚守”诠释使命担当
  基层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对卢玲玲与姜新彬这对“干部夫妻”来说,岗位上的坚守便是对责任最动人的诠释。多年来,他们形成“你守一线,我护后方”的配合,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作为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新彬的脚步早已印满社区的每一条巷道。加班到深夜是常态,有时遇上突发情况,整夜驻守社区更是家常便饭。他用脚步丈量着社区治理的深度,用真心搭建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而卢玲玲一边要守护幼儿园近千名师生的安全与成长,一边要照顾家中老人与孩子的日常起居。作为幼儿园副园长,她既要统筹教学规划,紧盯校园安全,还要关注孩子的饮食作息、情绪变化;回到家中,她又变身“全能主心骨”,买菜做饭、辅导两个孩子功课,常常从清晨忙碌到深夜,连轴转的日子她从未抱怨。
  这份双向奔赴的理解与支持,在团镇2022年“三八”文艺汇演上化作最暖心的温情。姜新彬手捧玫瑰走上舞台,在职工群众的注视下向妻子深情告白:“谢谢你多年陪伴,为家付出的一切,养育孩子、孝敬老人,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十余年风雨同舟,姜新彬与卢玲玲用行动兑现“你护万家灯火,我守小家温馨”的承诺,成为同事们眼中履职尽责、相濡以沫的标杆。
孝老爱亲:
点滴温情传承优良家风
  “孝老爱亲是立家之本。”这是卢玲玲和姜新彬常挂在嘴边的话。2018年,卢玲玲的婆婆意外摔倒骨折,医生反复叮嘱要精心护理。当时,恰逢幼儿园开学,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卢玲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调整好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开启“单位—医院—家”三点一线的高强度奔波。
  白天忙完工作,卢玲玲匆匆赶往菜市场挑选排骨、鲫鱼,亲手炖好营养餐送到病床前;夜晚守候在侧,为婆婆擦身、按摩、协助康复,整整30天,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顺利康复。
  这份孝心从来不是卢玲玲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夫妻二人的共同奔赴。姜新彬无论多晚回家,总会先去看看父母,坐在床边聊聊社区的新鲜事,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哪怕出差在外,每天问候的电话也从未间断,电话那头的叮嘱与牵挂,成为老人最安心的慰藉。
  卢玲玲更是把公婆的冷暖刻在心上,春天提前备好透气的薄衫,冬天则早早添置厚实的棉衣,端午节包好老人爱吃的粽子,中秋提前备好软糯的月饼……每个节日,这个家里都满是欢声笑语。
  “有这样的儿女,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说起儿媳和儿子,两位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孝心换来真心,长辈也以淳朴的家风默默支持晚辈。卢玲玲加班时,婆婆总会提前做好饭菜温在锅里,姜新彬深夜归来,父亲永远为他留一盏灯。这份彼此体谅、相互关爱的亲情,让孝老爱亲的美德在点滴日常中悄然传承。
家风育人:
言传身教涵养时代新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卢玲玲对家风建设有着更深的理解,在她的“家风学堂”中,孝悌忠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而她家庭的家风教育,从来不是空洞的道理说教,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身体力行。
  卢玲玲引导两个孩子每天睡前为爷爷奶奶端上洗脚水,学着为他们捶背按摩;每晚的睡前故事时间,她总会穿插“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传统孝道故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
  卢玲玲和丈夫还经常带着孩子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和孩子一起捡拾路边的垃圾,为独居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心怀善意。平日里,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分担扫地、洗碗等家务,在劳动中培养孩子勤俭自律的好习惯。
  “最好的家风,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卢玲玲这样说,也这样做。她和姜新彬从不沉迷手机,每晚的书房时光是全家人共读的温馨时刻。对待邻里,他们总是热心相助,谁家有困难就主动搭把手。在良好家风的滋养下,两个孩子不仅学业优秀,更养成守纪律、敬长辈、善待人的好品行。
  卢玲玲家庭用平凡点滴诠释“最美”真谛:是厨房里飘香的饭菜香,是病房中交握的双手,是书房里共读的灯光,更是心怀大爱、肩扛责任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