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捉蚂蚱换小人书

发布时间:2025-10-24 11:35: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郭建军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20世纪60年代,我在团场连队上学。当时,连队有几个上海支青,他们有许多业余爱好,吹拉弹唱样样会,活跃了连队的文化生活。每年,他们时常给连队职工表演节目,很受大家欢迎。
  其中有个男青年叫李刚,小提琴拉得特别好。每逢星期天休息,他就跑到连队的那片树林里拉琴,悠扬的琴声能飘出很远。我一听到琴声,就会跑过去听,沉醉在美妙的旋律里。时间久了,我和他渐渐熟悉起来。有时他会教我拉琴,可我年纪小,总摆弄不好,只好靠在树干上,安安静静听他拉。他常拉一首缠缠绵绵的曲子,调子如泣如诉,我听得如痴如醉。拉完后我问他这是什么曲,他笑着告诉我,是《梁祝》小提琴曲,讲的是爱情故事,还说我现在太小,不懂这些。
  他不光会拉小提琴,还喜欢钓鱼。星期天要是不拉琴,就会带着自制的鱼竿,去离连队几公里外的河边钓鱼。他坐在河边,静静等着鱼儿上钩,一坐就是半天,特别有耐心。有时我和小伙伴去河里洗澡,看见他在钓鱼,就好奇地跑到他身边看,还摆弄水桶里刚钓上来的鱼。他从不嫌我们烦,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钓完鱼,他会把鱼拿到连队食堂,让炊事员做成清炖鱼或鱼汤,给知青们打打牙祭,解解嘴馋。
  后来,我听说他有小人书,就想去借来看。于是跑到他宿舍,甜甜地喊着“大哥哥”,问他能不能借小人书。他摸着我的头说:“小人书我有,借你看也行,但得用你的劳动成果换。”我问他什么劳动成果,他笑着说:“你帮我捉蚂蚱怎么样?”我疑惑地问捉蚂蚱干嘛,他说用来做鱼饵,还跟我约定:“你每次捉20只活的大蚂蚱,就能换一本小人书。星期六早上交给我,看完后再捉蚂蚱换另一本。怎么样?不干的话,可没小人书看哦。”原来他要蚂蚱是为了钓鱼,这活儿也不累,田野里到处都是蚂蚱,我立刻爽快地答应了,还跟他勾小拇指约定,让他别骗我。他哈哈大笑,伸出小拇指和我拉了钩,说一言为定。
  从那以后,我就抽空去田野里捉蚂蚱。一想到能换小人书,我就劲头十足,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可捉蚂蚱没那么容易,草丛里的蚂蚱东蹦西跳,警惕性特别高,稍有动静就跳出去老远,我常常扑空。往往折腾得满身是汗,才能捉到一只。我把捉到的活蚂蚱装在小布袋里,放在家里。父亲看见袋子里活蹦乱跳的蚂蚱,问我要干什么,我就一五一十地把换小人书的事告诉了他,父亲听了点点头,很是赞许。
  等蚂蚱攒够数,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开开心心地跑到李刚的宿舍交给他。他打开小布袋,看见里面活蹦乱跳的蚂蚱,满意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打开自己的小木箱子,从里面拿出一本《鸡毛信》递给我。我趁机瞄了一眼箱子,里面摞着好多书,原来这是他专门装书的箱子。他还嘱咐我,千万别把小人书弄脏,只能在家里看,不能带到学校,也不能借给其他同学。我使劲点头答应,拿着小人书一路小跑回家,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就这样,我用捉蚂蚱的劳动成果换小人书看,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等他的小人书都被我看完,李刚见我爱看书、喜欢文学,就悄悄借小说给我。那时候,市面上流通的小说很少,能看到小说,对爱看书的我来说,简直是满足了一大渴望。我记得他曾借给我《铁道游击队》《红岩》等长篇小说。
  后来,李刚因为身体不好,办了病退,要回上海了。临走前,他把箱子里的小人书全送给了我作留念,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忘记他,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康。那段用蚂蚱换小人书、听他拉琴的快乐时光,我终生难忘,永远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