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把民族团结的事做细,把帮人的事做实”

发布时间:2025-10-20 12:5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图为 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中)向职工群众分享自己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广袤的田野上,民族团结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各族职工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幸福生活。四十五团前海镇二十四连职工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便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民族团结使者”——她扎根兵团16年,以种植能手的实干、帮扶邻里的热忱、宣讲政策的赤诚,将跨越民族与血缘的大爱,写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成为各族职工群众口中的“民族团结贴心人”。
  金秋时节,四十五团前海镇二十四连的棉田泛起白浪,复播棉花正处结铃关键期。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蹲在自家棉田埂上,指尖轻触棉桃,身后几位职工围拢过来,听她讲解“精准整枝、科学控旺”的技巧——这样的田间“微课堂”,对她而言早已是日常。“则温尼沙教我精准播种、合理施肥,今年我家棉花长势比往年好太多!”职工李文龙跟着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学种植近十年,如今也成了连队的种植能手。“兵团的土地能养人,更能教人成长。”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说,刚到团场时,她跟着老职工学耕地、学选种,农闲时就抱着农业技术手册“啃”,夫妻俩从承包小块土地起步,慢慢把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如今,她家不仅靠种植每年稳定收入10万元,她还主动把棉田打造成“兵地融合示范田”,邀请周边乡镇的农户来交流,把“麦后复播棉花”等高效种植技术分享给更多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好。”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常说,田地里的技术不分民族,握着同一份“致富经”,各族职工群众的日子才能一起红火。
  2018年,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丈夫的哥哥张君成突患重病,面对巨额医疗费,这个普通的家庭犯了难。她当即决定变卖家产、拿出全部积蓄,还四处奔波向亲友借款,凑齐了百万元治疗费。尽管最终没能留住张君成的生命,但她的担当让全家人记在心里。更让人动容的是,哥哥去世后,看着年仅几岁、母亲早已离家的侄子,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主动揽过抚养责任。从此,她的生活里多了一份牵挂:每天早起给侄子做早饭,晚上辅导作业,周末带他去团部买书;孩子生病时,她整夜守在床边;逢年过节,新衣服总是先给侄子买……如今,侄子已长成懂事的少年,常帮着家里干农活。
  “我们各族职工群众共同的家园叫中国,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共同的身份叫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次宣讲,这句话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总能脱口而出。2023年,她有幸到北京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回来后便成了最积极的“政策宣传员”。近三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师市各团镇、周边乡镇,开展宣讲近300场,覆盖7000余人次。“听则温尼沙讲课,就像听邻居聊天,心里暖和。”听过她宣讲的职工群众说,她的话朴实却有力量,让人明白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你帮我选种、我帮你收粮的日常。不仅如此,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还成了“文化融合的纽带”:她组织连队职工群众办“民族团结美食节”,让汉族职工群众教包饺子、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教烤馕;她牵头搞“故事分享会”,让大家讲自己身边的团结故事。今年7月,经师市引荐,她担任新疆前海集团形象大使,拿起手机开直播,一边讲兵团故事,一边推广新疆棉花、红枣等农产品,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数万粉丝关注。“通过直播,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兵团,还能帮职工群众卖农产品。”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说,现在她又多了个目标:带着更多职工群众学直播、拓销路,让民族团结结出更甜的“致富果”。
  “我就是个普通的兵团职工,能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民族团结的事做细,把帮人的事做实。”从务工者到“全国模范”,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用16年的坚守证明:民族团结从来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藏在递一把锄头、帮一次忙、讲一堂课的点滴里。而她,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促进民族团结、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兵团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璐 三师融媒记者 赵成伟 特约记者 黄宗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