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团三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第二小学,语文课刚结束,几名学生就围着李莉,用流利的普通话兴奋地分享读书的感受。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言语中满是自信。
可谁能想到,就在9年前,这里很多孩子还几乎听不懂普通话,更不敢开口说。如今,整个校园书声琅琅,普通话已成为师生之间最自然的交流方式。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在这里坚守了31年的教师——李莉。
“我要让你们因为我的到来而感到快乐!”这是李莉每接一个新班时,对学生们郑重的承诺。她不只是说说而已。
2017年,学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李莉带头迎难而上。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有些孩子不敢开口,学习习惯也尚未养成。她就从最基础的拼音、识字教起,课余时间一句一句带着练,还用儿歌、故事、情景对话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她常说:“教孩子6年,要为他们着想60年,为国家和民族着想600年。”在她的课堂上,朗读声、笑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她鼓励每一个孩子开口表达,也耐心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如今,走进这所学校,迎面而来的学生会主动行礼问好,教室整洁明亮,用普通话交流已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李莉说:“这是我从教以来最欣慰的收获。”
开学初,李莉会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组织公开课、推门听课、集体研讨,带着教师们复盘教学过程、寻找改进对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作为教研主任,李莉始终以身作则,每学期都主动上示范课,尝试不同课型,总结实用教学经验,为年轻教师引路。青年教师阿丽娅·穆太力普感慨地说:“李老师从不命令我们,而是做给我们看。她上公开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坐满听课的老师。”
在李莉的带动下,学校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逐渐成为教学骨干。近几年,五十三团金胡杨镇第二小学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
从“怕科研”到“爱科研”,课题研究曾是很多一线教师“头疼”的事。但李莉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她决定带头破局。
从2021年起,李莉主持并带领30多名青年教师先后完成四项师市级课题,且全部成功结题。这些课题都来源于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成果也直接反哺课堂、改善教学。青年教师柳金霞说:“以前觉得科研遥不可及,是李老师手把手带我们找问题、做调查、写报告。现在我们敢做了,也会做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1年如一日,李莉从未停止学习和钻研的脚步。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教得好,自己先得是一泓活水。”
如今,她依然每天忙碌于听课、评课、带教研、做课题,也依然坚守在讲台上,和学生们在一起。她说,“教师”两个字,她要用一生去书写。
在祖国西部的教育园地里,李莉就像一棵胡杨,静默扎根,无声坚守。她让一批批学生获得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语言能力,也用31年的光阴,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