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我,对“旷野”的最初印象,是小时候第一次看见的戈壁。
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土地上,只觉得天地辽阔得没个尽头。后来去了那拉提草原,脚踩在软乎乎的草地上,忽然想起戈壁上的风——那一刻才懂,旷野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样子,凡是与天地相连的地方,都是旷野。
有天下班,我没走平时回家的老路,临时起意拐进了一条陌生的街。走着走着,竟撞见一棵老桑树,忽然觉得好笑:每天在这附近打转,居然从没发现还有这么个地方。就像日子明明过得按部就班,偏偏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撞见从没见过的新光景。
想起小时候,总觉得世界是座大型“游乐场”,哪里都好玩。我和同学在里面疯跑,去河边摸石头,去花丛追蝴蝶,去林间捉蜻蜓,哪怕只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都能玩到天黑。后来书包沉了,心里好像忽然多了个“自己”:开始揣着零花钱去商店挑喜欢的本子,约着朋友周末去郊外骑车。风在耳边呼呼吹,车轮碾过石子的声响,都像在跟全世界宣告“我长大了”。那时候不懂什么是旷野,只觉得每一次新尝试,都像推开了一扇从没见过的门。
只是旷野也有起风的时候。有段时间,我总爱坐在奶奶以前的房间里发呆。空屋子静得能听清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撞得胸口发闷。那段日子,我学会了跟孤独“对坐”,也终于想透了“珍惜”二字的分量——珍惜家人的唠叨,珍惜当下的安稳,珍惜活着的每一个普通日子。也是那时候才明白,从前听着像说教的“孤独”,原来也是旷野的一部分;学会和它好好相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前几年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海底照片,心痒难耐,突然想去潜水。可我连游泳都不会,这个念头冒出来时,连自己都觉得荒唐。但越怕,心里的念想就越强烈。
于是,我没提前做攻略,直接买了最早一班飞往三亚的机票。凌晨抵达时,海风扑在脸上,突然就想起一句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等教练带着我真正潜入海底,亲手摸到珊瑚,看鱼群从眼前游过,才知道那些“想做又不敢,最后却做了”的事,才是人生里最鲜活的旷野。自由从不是没有束缚,而是在未知里,睁大眼睛看清世界的模样。
其实我们从出生那天起,就站在了旷野上。一路上会遇见戈壁,也会遇见草原;会走过熟悉的路,也会闯入陌生的街;会有难挨的时刻,也会撞见突如其来的惊喜。旷野的魅力,本就藏在这份未知里。
所以,带着对远方的期待去看吧——看群峦叠嶂,看春和景明;去听吧——听潮起潮落,听虫鸣花语;去感受吧——感受风过指尖,感受雨润心田。
人生哪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慢慢走,好好看,毕竟,人生处处都是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