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八一中学的‘空中课堂’,我们跟着乌鲁木齐的老师学解题思路,高考复习更有方向了!”9月初,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学生马欣怡翻着记满笔记的课本,语气里满是欣喜。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与师市第一中学开启的“空中课堂”,正是今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市三所学校(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新疆职业大学)与师市三所学校(师市第一中学、师市第二中学、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的缩影。
自兵地教育协作战略推进以来,6所学校精准结对,以“资源共享、师资共培、管理共进”为核心,从“需求对接—队伍建设—资源互通—科研赋能”四大环节层层推进,为兵地教育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力,交出一份亮眼的“协作答卷”。
需求对接:校际互访画准帮扶“施工图”
今年3月,师市第一中学领导带领学校中层干部直奔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刚进门便抛出两个问题:“‘双休制’改革后,教学进度和学生自主学习怎么平衡?青年教师成长慢,师资梯队断层怎么破解?”
接下来的几天,两校团队围着会议桌“深聊细研”:从课程表时段拆分,到教师考核指标优化;从高三备考节奏把控,到学生社团的活动设计,每个议题都落到具体操作层面。八一中学领导还带着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的教师走进课堂,观摩“分层教学”示范课。临走时,两校共同制定《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不仅明确各年级教学目标、师资调配,更细化到“每周三下午集体备课流程”。
同一时期,师市第二中学领导也带队走进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在高三备考研讨会上敲定“年度帮扶清单”:每季度组织1次联合教研、4月份举办青年教师素养大赛、5月份进行高考冲刺专项指导,精准匹配高三教学需求。
新疆职业大学领导带着专业骨干,在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提出建议:“设备很全,但可以加入‘地域特产直播’模块,让学生结合本地红枣、核桃设计方案。”随后一周,两校团队走访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产品企业,最终确定“开发农产品电商课程+教师跟岗实训”的帮扶路径。
没有空泛的交流,只有具体的方案;没有模糊的承诺,只有清晰的路径。两地学校在一次次互访对接中画细帮扶“施工图”,让教育帮扶不止于“手拉手”,更走向“心连心、同进步”。
队伍筑基:多维培育锻造教育“主力军”
今年上半年,两地以“跟岗学、竞赛练、专家带”为路径,为师市教师搭建成长阶梯。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媛,就是跟岗学习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她曾困扰于“直播实操案例不鲜活”。今年到新疆职业大学跟岗学习后,备课本上多了密密麻麻的教学批注:“观众停留短,立刻切换产品演示”“用本地企业直播片段替代通用案例……”
“以前让学生照着脚本念,现在知道要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策略,课堂互动性强多了!”王媛深有感触地说。
除跟岗学习,新疆职业大学还为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介绍了一位“特殊老师”——72岁的银龄教师柴中梅教授。退休前深耕职业教育的她,主动加入帮扶队伍,每周通过视频连线听青年教师授课,从教学语言锤炼到实训环节设计,逐一点评改进。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马涛的《机械制图》课曾因内容枯燥导致学生走神,柴中梅就建议他“将当地企业零件加工图纸引入课堂,让学生画草图后去实训车间验证”。如今,马涛的“机械制图+企业实操”课获评学校“精品示范课”。
“学生上课盯着图纸问细节,课后还主动查企业生产流程,劲头完全不一样了。”马涛说。
此外,师市第二中学与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吸引27名教师参赛。通过“教学设计+课堂展示+名师点评”的模式,11名教师获一等奖,不少青年教师赛后坦言:“和乌鲁木齐的老师同台比赛,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可以更扎实。”
资源互通:打破壁垒架起共享“连心桥”
今年上半年,两地通过“云端送教、备考帮扶、专项指导”,让师市师生直接受益。
自2月起,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空中课堂”每周准时开课。课堂上,八一中学教师以“拆解知识点+精讲例题+实时答疑”授课;课后,两地教师共享备课资料、同步批改作业,形成“课前共备、课中共管、课后共评”闭环。先后为师市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开展高考科目送教12场,覆盖1200余人次。
4月,师市第二中学联合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举办高考二轮复习座谈会,2名骨干教师针对“数学立体几何失分多”“地理答题模板化”等问题,分享“题型归类法”“答题逻辑优化技巧”,同步共享20余套备考资料、10场专题讲座视频。
针对师市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两地还开展“定制化指导”:为2025级高一学生开设2场“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讲座,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分享“选课指导手册+学生个性化规划案例”;新疆职业大学为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提供8门专业核心课程示范课、4场专题讲座,覆盖机电与工程系360余名师生,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
科研赋能:创新驱动探索协作“长效路”
今年上半年,两地以“教研联动、课题共研、模式创新”为抓手,推动帮扶从“短期支援”向“长效共建”转变。
“兵团级课题能结题拿一等奖,全靠乌鲁木齐的老师帮我们破局。”6月,师市第二中学教师王丽拿着《高考英语作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证书,在两地教研群里分享喜讯。此前,她的课题因“数据收集不全面”停滞,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英语教研团队得知后,不仅分享“学生问卷设计方法”,还在线上协助分析300余份答题样本,助力课题顺利结题。
这样的“科研协作”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6所结对学校之间共开展教研活动28次,联合举办课题申报、数据分析讲座2次、线上研讨3次;全年结题兵团级课题4项、师市级课题11项,其中4项获一等奖、4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这些科研成果正转化为教学实践:师市第一中学依据“分层教学”课题调整课程设置,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将“农产品电商运营”课题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5月12日的“云端帮扶经验分享会”,让协作模式再升级。师市第一中学分享“空中课堂组织经验”,八一中学介绍“云端教研流程”,双方还约定下半年开通“云端图书馆”,实现两地学生优质图书资源共享,为数字化时代的兵地教育协作探索新路径。
从校际互访画准“施工图”,到师资培育锻造“主力军”,再到资源共享架起“连心桥”、科研赋能探索“长效路”,乌鲁木齐与师市的教育工作者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兵地融合发展战略,用协作与坚守,为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两地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职交流力度、互派紧缺学科教师、开展学生交流活动,让这段跨越千里的教育“牵手”结出更多丰硕果实,为兵地教育深度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