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七夕,捻一瓣牵牛旧香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1: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张媛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要到七夕了。
  关于七夕的说法,最早是听姥姥讲的。她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织女才能踏着鹊桥见上一面。那时候姥姥家的菜园一角,总爬满了牵牛花——她告诉我,这花朝开暮合,像极了牛郎牵着花藤奔赴织女的模样,所以也叫“七夕花”。
  记忆里,临近七夕的傍晚,姥姥常会摘些开得正好的牵牛花,教我一朵一朵串起来。她用线慢慢捻着、串着,我总耐不住性子急着问:“串这么多花,牛郎织女见面的时间是不是就能久一点儿了?”姥姥总笑着把刚串好的牵牛花项链挂在我脖子上,轻声应:“是啊,所以你得好好学!”或许是这份急切记在了她心里,往后每年七夕前夕,姥姥总还会拉着我一起串花,一年也没落下。
  晚风里裹着牵牛花的淡香,那时候的我是真信的——总盼着姥姥多串几串,好像这样就能把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牢牢锁住。
  今年快到七夕时,我去超市买东西,看见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突然就想起上学的日子。那时候巧克力是稀罕物,我和最好的朋友不会买这些,反倒会一起找遍校园的角落,摘些牵牛花串成项链,再郑重地送给对方。我们天真地觉得,两个人的“心意能量”加在一起,就能给牛郎织女攒下更多见面的时间。
  如今我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见面的次数少了,但每年到这个时候,我总能收到她的消息:“记得看看今年的牵牛花啊。”就这么一句话,瞬间就把我拉回了从前,拉回了满手花香的时光里。
  以前总听人说,古代女子过七夕要“乞巧”,盼着自己的女红手艺能更精巧。现在倒觉得,新时代的我们不必执着于这些,不如乞一份“生活之巧”——比如在这天,把攒了好久的快递拆开,给生活添点拆盲盒的欢喜;或是跟着教程学一道新菜,哪怕味道普通,也是自己的小成就;再不然就把房间好好收拾一遍,看着整洁的屋子,心里也跟着亮堂。不是要跟谁比,就是想给平淡的日子添些小趣味,让自己多一份踏实的快乐。
  前几天晚上和朋友一起散步,一路走一路聊最近的烦恼,说着说着抬头,竟看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亮着。我们顺着星光聊起童年,我想起那时候总觉得星星特别神秘,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姥姥,让她帮我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后来在书上看到,这两颗星星其实相距十六光年,所谓的“鹊桥相会”,不过是古人用浪漫的想象,给世间数不清的别离与牵挂,找了一个温柔的情感寄托。
  走回家时,看见路边的牵牛花已经谢了,月光洒在蔫软的花瓣上,倒也透着几分温柔。想起白天朋友发来的消息,又想起姥姥年年坚持教我串花的样子,忽然就懂了——其实七夕的意义从来不是真的“锁住时光”或“盼来相会”,像这样被人惦念着,又能惦念着别人,这份藏在细节里的心意,就是最好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