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荷香绕草湖,岁月浸初心

发布时间:2025-08-29 16:29: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王惠全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南疆八月,暑气仍在天地间游荡,草湖项目区东湖的荷花却已绽放出如火的热情。
  晨光初绽,漫过湖面时,露珠在荷叶上滚动,似碎玉跳跃;粉白的花瓣沾着水汽,透亮得如同孩童眼眸中闪烁的星光,纯净而灵动。日头高升,烈日将路面晒得发烫,荷杆却如出鞘的利剑,挺拔地刺破水面,撑起层层绿伞。花瓣在烈日下非但未显蔫态,反而染上几分艳丽,那抹艳色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倔强,似在与暑热抗衡。待到暮色把天际染成橘红,晚风终于携着凉意掠过荷田,清冽的荷香便顺着风势漫开,绕着衣角、沾着发梢,沁得人连呼吸都变轻了。
  人们常说“六月荷花别样红”,可草湖的荷,偏要在八月把热烈写满湖面。这不是江南水乡的婉约,是南疆独有的执着——在年均降雨不足百毫米的土地上,要养出这样一湖碧水荷香,要让干涸的戈壁长出诗意,背后是草湖人一帧帧写满坚守的时光。
  来草湖项目区工作的这半年,我总爱在清晨或傍晚到东湖边走走。看荷花从淤泥里钻出来,花瓣却始终干干净净,连带着蕊心都透着清润;荷杆笔直,像守着什么约定。这份高洁与坚韧,让我想起身边的草湖人。为了护住盖孜河的清水,生态环境部门沿着河岸设置断面监测点位,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整治,把排污盯得紧紧的;河湖长们沿着河巡护,脚印叠着脚印,把“守好一河水”的承诺踩进泥土里;为了圆“绿美南疆”的梦,草湖人一锹一锹把白蜡、法桐的根须埋进盐碱地,静待它们抽枝展叶。如今,“绿美南疆”的苗圃早已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曾经泛着白碱的土地,也长出了连片的绿,连风掠过都带着草木的清香。2021年10月,四十一团草湖镇捧回了生态环境部“两山”创新实践基地的奖牌,那枚奖牌的光和东湖荷花的艳色叠在一起,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扎进了每个草湖人的心里。
  风里的荷香,还藏着草湖抹不去的红色基因。七十多年前,“军垦第一犁”在这片荒原上破土,老一辈兵团人扛着镐锹、顶着风沙,把戈壁开垦成良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早像盖孜河的水一样,融进了草湖的每一寸土壤。如今,草湖项目区国土空间规划把未来的蓝图绘得清清楚楚;南部新城的路网在机械轰鸣中向前延伸,绿网跟着路网一起铺展,昔日光秃秃的戈壁正一点点被绿意染透;岳普湖与草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工地上,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加班加点,明年清澈的饮用水就会流进千家万户;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已立起了崭新的轮廓,九月的风会把首批大学生的笑声带进来,朗朗书声会给这片红色土地,添上最鲜活的青春注脚。
  荷香里更裹着奋斗者的温度。草湖项目区中学的教室里,山东援疆教师握着粉笔的手从未停过,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昆仑人民医院的诊室里,是上海援疆医生忙碌的身影,他们眼里满是对患者的牵挂;机关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南北疆的干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伏案加班加点,把对草湖的期待都融进规划和文案中。更有一群人,他们长期穿梭在团镇、连队、乡村、工地和田间地头之间,用真情架起一座又一座团结的桥。他们就像一根根荷杆,不声不响地支撑着满湖的繁华,不求人知,只为让草湖项目区的天更蓝、水更清,让这里的人过得更舒心。
  如今,建设美丽城市、美丽河湖、和美乡村的号角早已吹响,“十五五”的画卷正等着我们一笔笔描绘。东湖的荷花,还会年复一年在八月绽放,荷香会顺着盖孜河飘向南部新城,飘进新疆理工职业大学的校园,飘进各族职工群众的庭院。
  风又起了,荷香再一次漫过鼻尖,我的思绪被荷花的香气打断。这香气,是自然对坚守的馈赠,是奋斗者留下的芬芳,更是草湖项目区藏不住的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像荷花那样,守得住初心、扛得住风雨,更要像所有草湖人那样,把对生态的执着、对家乡的热爱,都写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