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静静立着一张印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纪念卡,红底金字里,藏着纪工委干部心头最沉的分量。“严”字刻在门牌上,更该刻在每一次抬手落笔的分寸里——这是身份的重申,更是责任的具象。
多少次,列席党组会紧盯“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指尖划过会议纪要时总在“合规性”三个字上多打几个问号;蹲点连队核查惠民资金,对着补贴名册逐户核对;深夜办公室的灯亮着,与同事围着问题线索台账抽丝剥茧,铅笔在“可查性”栏画下的圈越来越重。还有那些廉政课堂上,把典型案例掰开揉碎讲清“红线”,看着台下干部攥紧的拳头,便知警钟敲到了心里。
老党员说过:“政治生日不是派对,是对着党旗再答一次‘为什么入党’。”于纪委人而言,答案就藏在纠治“四风”的较真里——端午查公款购粽、中秋盯违规收礼,在“小节”上寸步不让;藏在保障惠民政策落地的执着里,推动建立“民生领域监督清单”,让每一分补贴都精准滴灌到需要的地方;更藏在查处违纪问题的坚定里,面对说情打招呼,那句“纪律面前没有例外”从不含糊。
执政为民从不是抽象的口号。望着纪念卡上的誓言忽然懂得,严的要求,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的标准,是为了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党员的“生日”每年只有一天,但监督执纪的使命,是365天的坚守。前路纵有风雨,唯有以“永远吹冲锋号”的韧劲,在每一次监督、每一份核查、每一回问责中守牢底线,才能不负党旗下的誓言,不负肩头那沉甸甸的信任。
晨光漫过桌面,纪念卡上的字迹愈发清晰,像一记长鸣的钟,时时在心头回荡——这不仅是岁月的刻度,更是执纪者永远在路上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