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珠江润叶河 仁心植胡杨

发布时间:2025-07-28 11:5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图为 黄炎驱在基层义诊。(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广东援疆的肾内科医生,从珠江之滨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跨越的不仅是五千多公里的地理山河,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淬炼。
  初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干燥凛冽的空气与广东的温润截然不同。初诊室里,面对因长期缺乏规范治疗、饱受肾病折磨的各族职工群众,那些深陷的眼窝、浮肿的双腿,都在无声诉说着大家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切渴望。
  语言隔阂、设备局限、慢性肾病管理体系的空白……像一道道亟待翻越的沙丘横亘眼前,却也让我明白:援疆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与生命的对话。犹记第一次接诊时,有名患者浑浊的眼神里交织着痛苦与希冀,那份沉甸甸的托付,让我彻夜难眠。“援疆”二字,自此从宏大的国家叙事,化为肩上真切的生命重量。
  我们深知,援疆非一日之功,医者之责更在于播撒“带不走”的生命火种。依托广东后方的鼎力支持,我们推动血液净化中心完成扩容升级,新增的10余台血透机让患者不再需要长途奔波求医。深入团镇筛查时,我们用半年的时间筛查出300余例高危患者,看着健康理念在职工群众中生根发芽,比任何成就都令人欣慰。
  最珍贵的莫过于培养本地医疗人才,我们实施“导师制”带教,系统培训肾内专科人才3名,开展新技术3项,看着年轻医生从生疏到熟练,真正为当地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疆,医病更需医心。我记得,有次成功抢救一名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心衰发作的危重患者后,他的家属紧紧握住我的手,泪眼婆娑,口中反复说着“共产党好,广东医生好”。这份质朴的信任,胜过万语千言,它让我懂得,白衣之下,我们共同的名字是“中华民族”;每一次竭尽全力的救治,都是在编织民族团结最坚韧的纽带。
  每次驱车穿行于广袤绿洲,望见戈壁滩上倔强挺立的胡杨,便想起千千万万如我一般的援疆人。对我来说,援疆不仅是地理意义上从珠江到叶尔羌河畔的跨越,更是精神版图的拓荒——以专业为犁,在边疆沃土深耕健康的希望;以仁心为纽带,在各族职工群众心间架设理解的桥梁。
  在这里,我见证了各族职工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更真切地触摸到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从初来时面对复杂病情的忐忑,到如今带领团队果断处置疑难危重症的担当;从对边疆的模糊认知,到将个人奋斗融入文化润疆、富民兴疆的时代洪流,这片土地正以它独特的方式,重新塑造着我的精神世界。
  今日再看天山,它依旧巍峨沉默。但我知道,山脚下的医院里,多了一套广东医生带来的肾脏诊疗新理念;牧民家的药箱中,多了几本慢性肾病管理手册;本地医生正成长为守护一方的“肾脏卫士”……这些细小的改变如同胡杨种子,终将在岁月中长成抵御疾病沙暴的森林。
  窗外,图木舒克市的灯火渐次亮起,与璀璨星河交相辉映。援疆路犹在脚下,它已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成为我生命版图中最深沉、最滚烫的篇章。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仍需如胡杨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因为在这里,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终将渗入边疆发展的年轮;每一次无悔的付出,都在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丽画卷,添上属于广东医者洁白而温暖的一笔。
黄炎驱 口述 三师融媒记者 黄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