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西瓜里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5-07-25 12:33: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张媛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于我而言,西瓜是刻在骨子里的偏爱。​
  在新疆长大的孩子,对瓜果总有种融进血脉的执念,而西瓜,更是把这份念想熬成了心头最绵长的牵挂。​
  春末撒下的瓜籽在暖土里醒得快,没几日就顶破薄皮冒出嫩尖,转眼便铺展开巴掌大的圆叶。叶片下藏着的秘密最是动人——乒乓球大小的瓜蛋裹着细绒毛,在热风里一天天鼓胀,直到六月底,被晒得发烫的沙土把甜意催足了,一场热风掠过田垄,西瓜便带着太阳的温度熟了。​
  新疆人吃西瓜最讲“应时”。入伏前的瓜带着股脆生生的清甜,咬下去汁水溅在嘴角,凉丝丝的;到了中伏,昼夜温差把糖分全锁进红瓤里,“咔嚓”一声脆响落刀,红瓤顺着刀锋裂开的瞬间,甜香混着热风漫出来,连空气都浸得发甜,暑气被冲散大半,勾得人直咽口水。​
  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西瓜是最好的降温神器。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葡萄架下,目光黏在姥爷切瓜的手上。刀刃划过瓜皮时汁水顺着刀缝淌,红瓤黑籽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撒了把碎星子。我们捧着月牙形的瓜瓣比赛吐籽,鼓着腮帮子踮脚猛吹,谁的瓜籽飞得最远,谁就能赢得中间那块带黄边的瓜心——那是整颗瓜最甜的精华。落在泥土里的瓜籽更不必说,像是把夏天的甜味种进了地里,待到来年春雨一浇,又会结出新的“甜”,周而复始,延续着独属于夏天的约定。​
  夜晚的风带着葡萄藤的凉意掠过,月亮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篱笆边飞,蟋蟀在墙根下唱得正欢。大人们摇着蒲扇聊庄稼的收成,我们嘴角沾着西瓜汁,躺在竹床上数星星。那时候不懂什么叫岁月静好,只觉得夏夜很长,西瓜很甜,心里的欢喜简单得像瓜瓤里的甜,热烈得藏不住。​
  今年夏天,我从超市拎着圆滚滚的西瓜往家走,扫码支付时“嘀”的一声,让这场买瓜的过程利落得像按了快进键。指尖传来的沉甸甸的触感,忽然牵出小时候跟着家人赶巴扎买瓜的画面:那会儿街头巷尾的瓜摊支着帆布棚,摊主见人就扯开嗓子招呼,在西瓜上开个三角口,捏着瓜瓤往你手里塞,拍着瓜皮自信地喊:“尝尝!放心挑,不甜不要钱!”那时候的西瓜,好像甜得能渗进心里。​
  现在的西瓜也甜,可总吃不出小时候那股子味儿了。是少了街头巷尾热热闹闹的烟火气?还是少了和小伙伴分啃一瓣瓜的欢笑声?又或者,是少了全家围等切瓜时那份盼着甜的期待?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只觉得那甜味里,藏着些被时光悄悄收走的东西。​
  这几年,图木舒克市的变化看得真切。高楼在戈壁滩上拔节,马路两旁铺了塑胶跑道,家家户户装上了智能水表。路越拓越宽,路灯越照越亮,大伙儿的腰包跟着鼓起来,日子过得亮堂又红火。常听老一辈念叨:“这日子,搁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
  是啊,日子确实在往前奔。当年的瓦顶砖房换成了亮堂的“小洋楼”,揣着现金赶巴扎的日子变成了手机扫码支付,地里的农活从弯腰弓背的人工耕种,改成了轰隆隆的机械化作业……这一点一滴,都是日子往甜里走的模样。​
  西瓜还是那么甜,只是摘瓜的人换了代,运瓜的冷链车跑得更快了,卖瓜的摊子也连上了互联网。而那些藏在变化里的甜——是老人看着新楼时眼角的笑,是孩子捧着瓜瓤时满足的咂嘴,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踏实,就像田里的禾苗,迎着时代的风,正悄悄拔节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