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兵团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群众马木提·艾沙: 棉田深处播撒“团结籽”

发布时间:2025-07-07 11:37: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赖王江 哈尼克孜·哪斯尔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图为 马木提·艾沙(右)和记者(左)共话民族团结情。

  在兵团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的棉田里,72岁的马木提·艾沙像一株扎根戈壁的红柳,把年轮长成了民族团结的注脚。这位皮肤黝黑的老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播撒“团结籽”,让“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信念在各族职工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2024年8月的一天,骑行爱好者小李的自行车在十八连水泥厂附近爆胎。当他推着车在40℃的热浪里绝望时,棉田深处传来的歌声让他眼前一亮——马木提·艾沙和妻子在棉垄间除草,汗水顺着皱纹滴进土壤。“孩子,到葡萄架下歇着!”马木提·艾沙将农具放在原地,走到路边,拉着他就去了附近自建的彩钢休息室。他们招呼小李坐在休息室门口的葡萄架下,热情地从屋里拿出一个西瓜切好端了出来,并不停地安慰他。更让小李没想到的是,马木提·艾沙夫妻俩竟骑着三轮车颠簸5公里,把他和自行车送到维修店。“大叔的三轮车后放着我的自行车,大妈坐在旁边护着,风把他们的白头发吹得乱飘。”小李后来在朋友圈写道,那片棉田不只是农田,更是戈壁里的温暖驿站。
  马木提·艾沙还是一名勤劳的致富者。他在连队有23亩果园,由夫妻二人共同管理,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他还经常帮助身边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去年4月,一场大风来袭,将连队棉田刚长出的棉苗吹得奄奄一息,急需补种。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马木提·艾沙主动骑着三轮车,与妻子一同前往连队的棉田帮助其他职工群众共同补种。虽然那几天棉田受大风影响,棉苗长势不好,大家的脸上并不开心,可看到马木提·艾沙夫妇,大家不禁觉得心里暖暖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患重病职工的募捐箱前,马木提·艾沙攥着钱排队,工作人员不忍收:“大叔,这是您的血汗钱。”马木提·艾沙攥着钱急红了眼:“我是党的孩子,没党哪有我的今天?”
  “我想入党,但字写不好……”去年冬天,马木提·艾沙在连队办公室门口,向“两委”成员诉说着入党意愿。3天后,在党旗下,听着马木提·艾沙的表述,由连队指定一名党员为他代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等我入党那天,我要把自己写的歌颂伟大的党和国家的诗句念给大家听!”马木提·艾沙高兴地说。
  民族团结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深深扎根于各族职工群众日常相处的温暖瞬间。从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棉田里手把手教各族职工群众耕作的殷切身影;从攥着血汗钱资助他人时的毫不犹豫到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布满老茧的手重重按下红手印……马木提·艾沙已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埋进了生活的每一寸土壤。如今,他的身影隐入棉田,可在团镇的土地上,比棉花更纯净的团结真情,正如同根系盘错的红柳,在风沙中牢牢扎根,生长出永不褪色的信仰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