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深耕思政与文化沃土

——兵团三师五十三团中学为青少年“筑基”工程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02 11:09: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邵红 塔依尔·艾力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当思政课堂的理论光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之美交融,一场关于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筑基”工程正在五十三团中学蓬勃推进。
  近年来,该校紧扣文化润疆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与文化实践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课堂、特色社团、校本课程等多维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四年级课堂上,思政教师王敏正通过PPT案例、视频短片与情景游戏开展“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看包装日期辨真伪、互动游戏学诚信的创新形式让学生刘丘泽兴奋地感慨:“我在玩中明白了‘一诺千金’的道理。”
  该校思政课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生动案例。“中华民族一家亲”课程以各民族传统节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展播、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王敏介绍道:“用游戏、研学等方式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价值观,课堂互动率提升了40%,学生对家国概念的认知也从抽象走向了具体。”同时,学校严格落实学段课程体系,从小学低年级诚信教育到高年级民族团结专题,形成阶梯式育人链条,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教学常态。
  在特色社团和校本课程方面,学校深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书法教室里墨香氤氲,学生临摹《兰亭集序》感受汉字风骨;剪纸社团中,学生用剪刀剪出象征各民族团结的石榴图案;陶艺课上,学生用陶土捏制新疆坎儿井模型;红歌课中,《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旋律与革命故事交织……该校深挖校本资源,开发剪纸、陶艺、红歌传唱等10余门特色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教学,让艾德莱斯绸编织、麦西来甫舞蹈等文化走进课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
  除了课堂教学和特色课程外,学校还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从“15分钟思政微课堂”到“文化实践月”,从“筑梦长廊”文化阵地到规划中的科学实践基地,该校正构建“课堂+实践+环境”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数据显示,学生社团参与率达92%,85%的学生能讲述3个以上民族文化故事。该校校长史志国表示:“今年建成的‘筑梦长廊’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明年将打造‘阳光少年’文化阵地,让科技与文化同频共振。学校正通过‘文化育人宣传平台’将教师育人经验系统化,让‘筑基’工程从校园延伸至家庭社会。”
  如今,当清晨读书声与剪纸沙沙声在校园交织,当思政课理论认知与社团文化体验彼此呼应,五十三团中学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这颗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终将长成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