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报讯 (三师融媒记者 高磊 崔显朝 塔依尔·艾力 特约记者 魏博仁 ) 当下,正值牲畜春季产犊育幼的黄金时期。3月28日,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十四连的新疆天山金昱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内,近5000头荷斯坦牛正悠然吃着草料。
每头牛都佩戴了数字耳标,养殖棚内还配备了AI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电子耳标就是牛的‘数字身份证’,详细记录每头牛从出生到出栏的全部信息。”该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阿斯哈提·黄太介绍,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反馈牛的活动情况以及养殖场内温湿度等数据,养殖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牛舍的状况。
养殖场内,待产母牛的腿上都安装了计步器。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分析计步器回传的数据,就能精准监测每头母牛的产奶量、怀孕待产进度,及时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计步器回传的数据,就像牛的健康档案,通过它能在电脑上清晰地看到牛的预产期、产犊时间等信息,为兽医和接产人员提供重要依据。
养殖场里,一排排整洁的白色小圈舍格外显眼,这是饲养员为刚出生的小牛犊打造的“保育园”。圈舍内提前铺设了麦草,并安装了电取暖灯。“小牛犊出生后,我们会为其注射维生素ADE,增强免疫力。做好圈舍的卫生管理,每3天更换一次麦草,每天定时消毒。28天后,还要为它们注射预防病毒性腹泻的疫苗。”阿斯哈提·黄太介绍。
目前,该养殖场每天都有十几头小牛犊诞生。这些小牛犊出生后,会在“保育园”里接受悉心照料,食用专门投喂的牛初乳。3到5天后,它们会被转移到室外一牛一舍的“幼儿园”,接受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测。待各项身体指标达标后,再进入大棚圈舍常规饲养。
“小牛犊出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检查其体重、肢体等各项健康指标。只有体重达到30公斤,且肢体无残缺的小牛犊,才会被留养。”阿斯哈提·黄太说。
饲养员将圈舍划分为保育区、断奶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根据小牛犊的出生时间,建立母犊和幼犊档案,开展全面的健康检测。考虑到近期气温较低,饲养员还为小牛犊穿上了特制的“牛衣”,抵御寒冷。气温较低时,养殖场会打开加热灯;3月份气温稳定后,便关掉加热灯,打开通风扇,保持圈舍通风,为小牛犊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从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模式,到如今“智慧保育”的科技养殖,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牛犊成活率已提升至95%以上,科技正成为推动师市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力量。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接犊育幼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将持续至4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