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张伟伟作为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兵团政策号召,到兵团三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二连工作。十几年来,张伟伟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融入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环节,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先后被团镇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团结群众 当好“带头人”
任二连党支部书记以来,张伟伟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秀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从学电脑、学语言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注重团结“两委”成员和关心群众,积极为身边人做好服务,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一直以来,张伟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疫情期间,他迎难而上,建立滞销清单,创建“以购代帮”销售模式,解决群众农产品滞销问题,销售甜瓜90吨、西瓜60吨、蔬菜3吨、玉米320吨。
2022年,群众买买提·玉苏甫种植14亩甜瓜,由于疫情销路受阻。张伟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方打听,对接图木舒克市佰润超市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时帮助他销售了10余吨甜瓜,增收2.5万元。
买买提·玉苏甫逢人就竖起大拇指说:“要不是书记帮我找到销路,我的甜瓜只能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书记帮了我大忙,真是我们的好书记。”
张伟伟还为困难群众解决医药费难题,为3名先天性疾病儿童申请免除手术费,为群众安装路灯210盏,挽回果农7万余元损失……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二连建成了32座民族团结大院。在民族团结大院里,大家像家人一样不分你我、邻里守望、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尽孝道等传统美德在民族团结大院蔚然成风,汇聚起强大的民族团结正能量。
抓建设 画好“同心圆”
张伟伟还把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他带领“两委”班子,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借助驻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力量,探索出一条“党建+先进文化引领”的路子。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文化融合为工作抓手,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
张伟伟牵头打造连队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兵团娃娃画兵团”美育基地等阵地,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先后组建舞蹈队、小合唱队、豫剧、秦腔、黄梅戏、篮球队等群众业余文体队伍,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将文化润疆贯穿到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过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帮互助 做群众“贴心人”
为改变连队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2020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任务目标,张伟伟狠抓连队危房改造工作,带领“两委”成员完成危旧房改造,建成安居房和配套设施工程279套,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张伟伟和班子成员还一起研究制定“棉田基础不放松,种养殖业建新功,庭院经济做补充,劳动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调整连队的产业结构,定期邀请专家到连队开展农技培训,提高群众的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群众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张伟伟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养殖,引导279户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设庭院蔬菜冷棚,种植蔬菜160余亩,户均增加收入1万余元。同时,积极对接企业,帮助213人实现就业,人均月增收3500元左右。
群众米曼·克里木夫妻二人均患有慢性病,需常年服药,2个孩子没工作,家庭比较困难。张伟伟帮他女儿在天润乳业找到了工作,儿子也到图木舒克市纺织企业当工人。现在,米曼·克里木的女儿和儿子每月共有1.2万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群众眼里,张伟伟不仅是长期帮助他们的好书记,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好朋友,更是无微不至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的亲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伟伟略显羞涩地说道:“我们都是一家人,为家人办事是应该的。今后,我会继续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