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时事要闻

文旅融合绘新卷 绿洲新城绽华章

发布时间:2025-05-19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文旅深度融合为重要引擎,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文旅业态、深度挖掘文化活动以及持续完善服务体系,这座绿洲新城正逐步受到更多疆内外游客的青睐。

  2025年新春伊始,师市文旅产业捷报频传: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10.43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5092万元;1—4月,累计接待游客53.06万人次,消费2.5亿元,同比增长17.92%。旅游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文旅业态多元突破
  旅游业多点开花
  在创新文旅业态方面,师市多点发力、多元突破,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独特生态景观组合闻名遐迩。
  冬季,沙漠摇身一变成为冰雪乐园,长达300米的专业滑雪道以及刺激的雪地摩托项目,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谢红霞说:“图木舒克市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滑雪都要去北疆,现在不用出远门,在这里就能玩,而且沙漠滑雪这个项目很新颖,又极具当地特色,真的很棒,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玩的项目。”
  今年春节期间,单日最高接待量达3000人次。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享受滑雪乐趣,景区还特别开设了亲子滑雪教学专区,专业教练团队为游客提供“一对一”指导。
  沿着景区内蜿蜒的“1314沙漠公路”前行,游客既能体验沙漠越野的激情,也可在沙漠观景台俯瞰碧波荡漾的湖面与金色沙丘相映成趣的壮美景色。
  如今,候鸟已成为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最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打卡IP地址。每逢迁徙季,万余只白鹭、黑嘴鸥等候鸟翔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生态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架起“长枪短炮”捕捉候鸟的精彩瞬间,或是漫步栈道沉浸式感受自然生态的神奇魅力。
  “以前是冲着沙漠越野和胡杨林来,现在被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尤其是下午落日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画卷,非常漂亮。”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感叹道。
  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依托百亩花海和生态果园,打造了集民宿体验、果蔬采摘、红色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漫步在充满兵团特色的民宿院落,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农家美食,参与棉花采摘、红枣晾晒等农事活动。连队还精心设计了“兵团记忆”红色研学路线,通过参观团史馆、聆听老军垦故事,让游客深入了解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
  据统计,乡村旅游已带动当地职工年均增收超3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游客张明杰表示:“这次旅游就专门找了民宿来体验,这个连队超级漂亮,门口的鲜花,院子里各种蔬菜瓜果,周边的旅游点位,给了我们很好的体验,让我们对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地理、人文、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的不虚此行。”
  非遗文化也为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在图木舒克市土陶技艺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拉坯、雕刻、烧制等传统工艺。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精美绝伦的土陶制品,还能在非遗工坊亲手制作专属陶器。
  “我非常喜欢手工艺品,这次来制作的时候,给了我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很有成就感。馆里也保留了最原始的烧制方式,把这种文化传承至今真的很不容易。”研学团学生王雅婷说。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师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今年5月1日,唐王城遗址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军事要塞,通过科技赋能让历史“活”起来。
  景区内,游客可乘坐观光车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唐代戍边将士的生活场景;在烽燧观景台,唐王城与落日余晖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丝路商道。
  唐王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内珍藏着出土的陶器、钱币等文物,通过数字化展陈技术生动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退休干部幸存富告诉记者:“这些年,图木舒克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城市建设、文化润疆、传统文化保护等领域成果斐然。随着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奔赴至此,积极投身于城市建设之中。看到新一代年轻人接过接力棒,用青春和汗水让图木舒克市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我深感欣慰与自豪。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这座城市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文化润疆结硕果
  文旅融合启新程
  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师市积极策划各类文化活动,以丰富的文化节目为纽带,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欢欢喜喜过大年”、“五一”假期的“追梦唐王城”汉服游园会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社火巡游队伍身着传统服饰,舞龙舞狮穿梭在大街小巷;秦腔豫剧戏台前座无虚席,非遗剪纸体验区更是挤满了兴致勃勃的游客;唐王城遗址、市政广场、锦绣公园三地联动穿汉服、玩非遗、品美食、对诗闯关……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了“以节促旅、以旅兴文”。 
  为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文化需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文旅融合新阵地。师市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和读书分享会;博物馆开设“夜游博物馆”;文化馆推出的“非遗体验周”通过扎染、刺绣、剪纸、漆扇、茶艺、传统乐器演奏等12项传统技艺教学,让文化遗产可触可感;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等文化供给,构建起“15分钟品质文化圈”。
  “我们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深入践行文化润疆工程。一方面,旨在为各族职工群众呈上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满足大家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期望借由这些演出,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互鉴、融会贯通,增强各族职工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续,我们还会组织开展更多类似活动,让文化之花在这片土地上开得更加绚烂、更加夺目。”师市文化馆馆长朱德霖告诉记者。
  多部门协同发力
  全力护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师市秉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各部门积极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聚焦交通网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品质提升、配套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以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文旅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今,一幅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多元共生的新画卷正于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
  交通网络是旅游业发展的“血脉”。师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建设,在对外交通上持续发力。加密了图木舒克至西安、重庆等热门旅游城市的航线,为游客往来架起“空中桥梁”;开通“旅游直通车”专线,无缝连接周边县市及核心景区,极大提升了游客出行的便捷性。对内交通建设同样亮点纷呈,推进“1314沙漠公路”提质改造,让自驾游客能更安全、舒适地穿梭于大漠风光之中;在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试点运营新能源观光巴士,绿色出行与景区美景相得益彰,同时配套建设停车点位,解决游客停车难题;规划建设唐王城遗址至永安湖景区的旅游风景道,串联起沿线“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景观,让游客在旅途中畅享“车在画中行”的沉浸式体验。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底色。师市秉持“生态打底、景观增色”原则,在城市主干道和景区精心构建“景区+生态廊道+园林城市”的立体绿化网络。如今,城市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景区内繁花似锦,生态绿化与全域景观深度融合,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游客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服务保障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永安湖景区打造露营基地、房车营地,并配套建设自助厨房、共享洗衣房等便利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和生活需求;师市各团镇因地制宜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乡村旅游区,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此外,“夜经济”也成为新亮点,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多元业态,让游客白天尽情游览景区,夜晚也能享受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实现“白天有得玩、晚上有得逛”。
  如今的三师图木舒克市,正以文旅融合为引擎,在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从生态到景点到服务,三师图木舒克市织密服务网、夯实硬支撑,从历史悠久的唐王城遗址到生机勃勃的永安湖景区,从充满乡愁的美丽乡村到充满科技感的园区,这座丝路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旅游体验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跃升,为师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全方位保障,也为游客带来更优质、更独特的旅游体验,向着打造丝路文旅新高地的目标奋勇迈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唐王城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让三师图木舒克市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旅游工作负责人刘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