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时事要闻

枣香满园迎丰收 ——走进三师红枣收获一线

发布时间:2024-11-17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金秋时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团镇成片的枣园内,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在耀眼的阳光下,宛如一颗颗红宝石,不时飘来阵阵枣香。
  今年,师市辖区红枣种植面积达33.57万亩。产量如何稳定?质量如何保障?加工销售如何进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师市红枣收获第一线。
  发挥地理优势,稳定红枣产量
  在四十九团海安镇十二连种植户王振华的枣园里,红彤彤的“吊干枣”挂满枝头。工人用木杆轻轻敲打树枝,红枣全部从枝头脱落。为了加快红枣收获速度,还利用风机等工具将枯枝落叶吹散,便于后续的收集、装箱。
  今年是王振华种植红枣的第七年。他告诉记者:“今年种了40亩红枣,已经在树上自然吊干成熟,口感特别紧实,比去年的还要甜。亩产大概在800多公斤,今年大约能产30吨。”
  “吊干枣”的种植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师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充足的光照及沙质土壤条件下种植的红枣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上乘,大面积的红枣树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等生态作用。
  十二连“两委”成员姜涛介绍:“我们这里的沙质土壤和合适的气候条件,为枣树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吊干枣’是红枣成熟后继续挂在树上,充分吸收营养的同时,自然风干,避免了采摘后二次加工和营养流失。我们种植的‘吊干枣’很受大家的喜欢。”
  “因为红枣的品质不错,每年我们拉到晾晒场晾晒之后,来收购的客商特别多,所以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王振华告诉记者。
  瞄准市场需求,精深加工生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富硒大米、富硒苹果……硒元素随着这些词语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第三师农科所联合西南大学研制开发的富硒营养剂,作为农产品补硒剂在三师范围内试验推广。
  为了迎合市场行情,提高红枣的品质,四十五团前海镇在五连、九连等符合富硒红枣种植的连队,实验示范种植富硒枣,提升红枣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眼下,到了红枣的成熟季节,五连12户种植富硒红枣的种植户,已经通过枣园取样,正在给红枣做硒含量检测,等待检测机构出具专业报告,以便指导后期做好示范种植。
  红枣产业是四十五团前海镇的优势产业。该团镇逐年加大力度,延伸和拓展红枣产业链,鼓励、支持辖区红枣企业从红枣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
  今年,四十五团前海镇用好援疆资金,新建设红枣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依托团镇及周边团镇和地方乡镇丰富的林果业资源优势,配套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立体化市场配置,以此带动红枣种植、贮藏、运输、销售各业的升级发展,扩大销售市场,增加红枣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果农的收入。
  四十五团前海镇现有可收获红枣种植面积6.5万亩,预测红枣产量在5万吨左右。利用科学技术,在全团打造富硒红枣,为团镇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对建设红枣品牌产生深远影响。
  眼下,五十团夏河镇2.2万余亩红枣也进入全面采收期,图木舒克市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开足马力,忙着收购加工。
  该团镇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种植户在红枣销售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稳定了红枣市场价格,还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今年,图木舒克市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产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做精产品和创意包装,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让更多人了解购买“绿糖心”优质的农产品。
  严格抽检检测,保障红枣质量
  为保障师市辖区红枣质量安全,提高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今年,师市建立健全红枣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资质,设立食品安全速测点,在红枣收购销售期,有组织分批次全覆盖检测红枣样品。
  “我们对师市红枣农药残留量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目前,红枣检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检验员阿不都艾力木·外力说。
  红枣收获以来,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专业检测人员,通过先进的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重点对田间地头采集的样品进行全方位检测,对红枣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技术把关,保证红枣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关注红枣的品质检测,对“富硒”红枣进行专业分析。
  检验所先后检测12批次红枣,未发现红枣质量安全问题。师市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托检测数据,引导红枣种植户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规范种植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种植方法,提高红枣的质量和产量,推动红枣种植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师融媒记者 李新莉 哈尼克孜·哪斯尔 陈明珠 特约记者 陈冀 通讯员 章晓添 龙红 阿娜姑尔·玉素甫 阿不都热依木·吐尔荪 郑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