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产业双驱动让日子更有奔头
发布时间:2025-10-27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以前,连队连个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现在超市、餐馆、农资店一应俱全;过去,种庄稼看天吃饭,如今大棚里的果蔬四季常青,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谈及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的变化,职工王芳的脸上满是笑意。
近年来,十三连以党建为引领,将“为民办实事”与壮大连队集体经济紧密结合,锚定“创业就业”与“设施农业”两大突破口,打出一套精准帮扶“组合拳”,让连队从“沉寂”走向“兴旺”,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此前,十三连职工购物、就餐等日常需求,都要往返图木舒克市区,既费时又费力。针对这一痛点,连队党支部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在连队主干道两侧打造“十小店铺”集群,涵盖小超市、小餐馆、农资店等业态。这些店铺由职工群众自主经营,连队党支部帮忙协调场地、简化审批手续,还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经营管理培训,助力职工群众快速上手。
职工阿不都西贵·艾合买提便是受益者之一。他此前靠种植棉花为生,随着连队毗邻图木舒克市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他看准团镇“服务三区”的发展机遇,在连队“十小店铺”项目的支持下,租赁一间90平方米的店铺,开起了餐馆。如今,餐馆生意日渐红火,还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拜师学艺。
“我是五十三团金胡杨镇的群众,初三毕业后想学门手艺当厨师。通过联系,我找到阿不都西贵·艾合买提师傅。来这儿一年多了,一边学厨艺一边赚钱,等学好了也要自己开家店。”五十三团金胡杨镇群众买吾拉艾力·热合曼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如今,走进十三连,红底白字的店铺招牌整齐排列,小超市里日用品琳琅满目,小餐馆中飘出阵阵饭香,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衣食住行”各类需求,连队的烟火气也愈发浓厚。
与此同时,设施农业的兴起,也让职工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十三连曾以传统大田种植为主,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大,职工群众收入不稳定。
为打破这一局面,连队立足当地光热资源优势,引进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连队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鼓励职工群众参与大棚种植。如今,一座座温室大棚在连队周边“拔地而起”,棚内的草莓、西瓜、圣女果等经济作物错季上市,既抢占了市场先机,又卖出了好价钱。
种植户苏东方在连队承包了3座大棚,专门种植火龙果,2024年年底,在连队党支部的建议下,他又引进百香果。
“以前种棉花,一亩地年收入就几千元;现在种火龙果、百香果,一亩地年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是过去的好几倍!”苏东方满脸笑意地说。
民生与产业“双轮驱动”,让十三连的变化不止于“面子”,更在于“里子”。如今的十三连,不仅有便利的生活服务、兴旺的特色产业,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茶余饭后,职工群众会到“十小店铺”周边的休闲广场聊天散步;农闲时节,大家会聚集在农资店里交流种植经验。
“今后,十三连将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以集约化经营提效降本;组织技术员做好棉花全流程技术指导与规范管理。同时,大力扶持设施农业,通过能人带头、技术摸索实现‘南果北种’,再以技术输出培育特色产业,切实帮助职工群众增收,促进连队发展。”十三连党支部书记王立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