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连村共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25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在兵团三师四十九团海安镇十八连与巴楚县恰尔巴格乡阿勒台买里(4)村的田间地头与合作车间里,一场以科技为纽带、产业为支撑的兵地融合实践正生动上演。两地以组织共建为引领、技术共享为桥梁、产业共创为抓手,将“相邻”变“相亲”、“差距”化“互补”,携手走出一条互嵌发展、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初秋的阿勒台买里(4)村棉花示范基地,连片棉田长势喜人,根系茁壮的棉株在风中摇曳。十八连“两委”成员正与村里的种植户外力・努尔艾合买提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棉桃饱满度。这片曾因技术落后导致产量低迷的土地,如今因“干播湿出”等兵团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不懂棉花种植技术,相邻的十八连给我们带来施肥、打药和‘干播湿出’等技术,现在棉花种得越来越好。”阿勒台买里(4)村种植户外力・努尔艾合买提满是感激。
十八连连长冯洪灿介绍,连队从选种开始就全程介入,“干播湿出”技术在示范基地应用后,“两委”成员每天都要深入田间查看棉花生长情况,精准配水、配肥,为高产筑牢基础。
近年来,十八连党支部以连村共建为抓手,在乡村振兴、兵地融合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推动连村共建走深走实。通过惠民资金打造民生产业项目,依托尹飞虎院士团队建设高标准枣园,以棉花、核桃示范田为突破口,把“技术课堂”开在田间地头,让先进种植经验在阡陌间生根发芽。
“去年,连队在阿勒台买里(4)村打造棉花示范基地,亩产586公斤,较往年增产了43%,实现了科技共兴。”十八连党支部书记李腾说,要让“相邻”变“相亲”,让“差距”成“互补”。
技术帮扶不止于棉花。十八连在红枣、核桃种植技术方面同样开展一对一指导,确保种植户听得懂、用得上。
十八连党支部与阿勒台买里(4)村党支部围绕“组织强村、产业富民、科技兴村、教育惠民”四大工程,积极探索连村结对发展新路子,通过党组织结对、党员结对,帮带地方村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现在不用喊,一到田间管理期,村民们就主动来问技术。”冯洪灿笑着说。党建引领下,“你帮我带”的互助氛围渐渐浓厚,曾经的“心理距离”被实实在在的成效消融,两地从“相邻相望”变成“携手同行”。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产业融合是连村共建的“硬支撑”。走进两地共建的疆玉果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红枣与核桃的清香扑面而来,车间里的工人正将十八连的红枣与阿勒台买里(4)村的核桃加工成枣夹核桃、枣仁派等特色食品,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红枣、核桃都是卖原料,价格上不去。”冯洪灿说,两地党支部整合资源搞深加工,成立疆玉果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连村共建的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两地交往越来越密,李腾对下一步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围绕‘四大工程’开展连村结对共建工作,引领结对连村职工群众增进‘五个认同’,推动兵地互嵌式发展,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最大合力,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