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扎根基层办实事 点滴付出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08-25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清晨的阳光掠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兵团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三连的棉田里,即将吐絮的棉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47岁的种植户艾买尔·达吾提蹲在田埂上,望着汩汩流淌的渠水浸润干裂的土地,皱纹里漾开笑意:“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为浇不上水掉眼泪呢。”
  这汪清水里,藏着驻连“访惠聚”工作队与三连群众共同奋斗的故事。三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分别来自师市城市管理局、商务局和四十四团永安镇平安法治建设办公室。自入驻三连以来,“访惠聚”工作队带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动人篇章。
田间地头的“解困者”
  由于三连耕地分散,缺少主渠道。多年来,连队农作物浇水不及时、浇水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没有主渠道,抽水泵扬程不够,眼看着庄稼要枯死,我们心里像着了火……”连队党支部书记张晓玉回忆道。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利智带着队员们踏遍连队的每一块条田。在走访100余户群众时,几乎每一户都在念叨“水”这个字。艾买尔·达吾提指着自家200亩棉田红了眼眶:“这是我贷款种的,要是绝收了,这个家就垮了。”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命令。2024年6月,王利智当即召集队员和连队“两委”成员开了场“田埂会议”,大家围着简易的地图激烈讨论。“必须打通图木舒克市景观渠到连队的通道。”这个决定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王利智带着党员突击队和20多名群众代表利用4天时间,顶着30多度的高温奋战在渠道边。挖掘机开辟通道时,他跳进齐腰深的淤泥里清理石块;人工清淤段,他们拿着铁锹和施工人员比着干。
  当第一股清水通过疏通的4公里渠道流进棉田时,艾买尔·达吾提激动地捧着渠水说:“我家的棉田有救了。”如今,那4个日夜轰鸣的大型抽水泵依然矗立在渠边,成为三连群众心中最踏实的“守护神”。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加入合作社后,我家的牛从3头发展到12头,今年光卖牛犊就赚了5万多元。”养殖户赛米·艾买提的牛棚里,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嚼着青贮饲料。他身后,6座崭新的青贮窖整齐排列,这是“访惠聚”工作队用32万元惠民资金为连队的“牛鸽乐养殖合作社”添置的“硬家伙”。
  “访惠聚”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三连虽有养殖传统,但散户较多,饲料成本高、防疫困难大。队员们带着这个问题,与连队“两委”开了3次项目谋划会,又挨家挨户征求大家的意见。“要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就得抱团发展。”“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刘健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想法。
  青贮窖建成后,合作社带动13户农户加入,人均年增收4万元。最让赛米·艾买提感动的是,工作队还请来畜牧专家定期指导,帮他们建立疫病防控体系。“以前养牛靠经验,现在靠科学,心里踏实多了。”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2025年春节前夕,82岁的独居老人他吉尼沙·阿西木家里来了特殊的客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扛着大米、面粉和清油走进小院,队员唐毅熟练地给老人换上新棉鞋,王利智则细心地检查着煤炉是否通畅。“孩子,你们比我儿女还亲。”他吉尼沙·阿西木拉着队员的手不肯松开。这样的场景,在每个节日都会在三连上演。40户困难家庭、老党员每年都会收到工作队送来的温暖。
  更让群众暖心的是工作队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春天,脑溢血患者买来木汗·吾斯曼躺在病床上发愁医药费时,“访惠聚”工作队将1.3万余元爱心款送到了医院。“当爱心款交到我手上时,我爱人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买来木汗·吾斯曼的妻子哽咽着说。
  为了让群众增收有门路,工作队成了“就业红娘”。队员们定期到挂钩帮扶企业“蹲点”,把用工需求记在本子上,回来后挨家挨户推荐。目前,已有15名群众在企业稳定就业。
  在连部院内,新安装的充电桩时常停满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这是工作队给我们办的贴心事。”三连群众热合曼·买买提说。以前,大家来连队办事,碰到电动车没电了,回去时只能停在半路。现在好了,电动车就可以停在这里充电,事办完后,也不用担心电动车没电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微实事,像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群众的生活。
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人家北疆的连队,房前屋后都种着花,垃圾有专人收,我们也要学着干。”从北疆考察回来的群众代表达吾提·买门在连队大会上激动地说。
  2024年10月,工作队组织8名骨干到第十二师五一农场、第六师一〇三团等地“取经”,带回的不仅是装满资料的笔记本,更有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
  如今的三连,“党建引领连队建设”的标语格外醒目。借鉴北疆经验,连队制定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党员带头包片负责,家家户户门前都摆上了分类垃圾桶。
  从疏通水渠到产业帮扶,从解决就业到环境整治,三连“访惠聚”工作队用一件件实事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看似平凡的努力,正像那渠清水一样,慢慢浸润着群众的心田,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三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