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可能传播这些传染病,做好防护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5-08-01来源:师市疾控中心
一、什么是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属于媒介生物传染病,它是以蚊、蚤、蜱等节肢动物(俗称虫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二、虫媒传染病是怎么传播的
夏天来临,蚊虫、蜱虫等小虫子变得活跃,很多人觉得被叮咬后顶多起个红包、痒几天,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可能是多种传染病的“隐形杀手”!
夏秋季节是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蚊、蚤、蜱等媒介生物主要通过叮咬吸血,使病原体由血液进入人体并大量繁殖,侵害各器官、组织,导致发病。这个感染、传播的过程不断发生,范围不断扩大,造成虫媒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不同类别的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有发热、皮疹、恶心、呕吐、关节或肌肉痛、头痛、淋巴结肿大等。
三、哪些虫子会传播传染病
1.蚊子:是最常见的“传播高手”,可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比如登革热,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可能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蜱虫:常潜伏在草丛、树林中,叮咬后可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被蜱虫叮咬后若处理不当,病毒可能侵入人体,引发发热、乏力等症状,甚至损害神经系统。
3.跳蚤:除了让人皮肤瘙痒,还可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虽然现在鼠疫较为少见,但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四、虫媒传染病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某些虫媒传染病可导致高病死率,如登革热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当地的公共卫生安全,还能通过国际旅行传播到其他地区,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一些虫媒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疫苗或治疗方法,因此预防虫媒传染病至关重要。
1.开展虫媒防治。使用驱避剂,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虫媒叮咬;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定期给宠物做体内外驱虫,防止宠物身上寄生蜱虫或跳蚤等。
2.做好个人防护。户外活动前,宜选择穿长袖衣裤以减少皮肤暴露风险。户外活动后,检查全身确保无蜱虫等虫类附着体表,及时更换衣物并淋浴。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尽量不接触野生动物。
3.避免去疫区。出行前应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查询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在虫媒传染病高发时期前往疫区工作或旅行。
4.及时就医,规范处置。如遇蜱虫叮咬,切勿自行拔除蜱虫,以免撕伤皮肤组织或将蜱虫头部折断留在皮肤内造成感染,应及时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处理。
五、急症处理
如在虫媒叮咬、野外作业或疫区暴露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身体不适情况,不要随意自行购买和服用药物,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来源:师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