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人间烟火气:图木舒克的巴扎

发布时间:2025-07-11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在图木舒克13年,每逢周日赶巴扎是我雷打不动的行程。这不仅是为了寻觅那份热闹的人间烟火,更是为了重温记忆中故乡赶集的亲切氛围。
  今年的风沙季似乎比去年漫长,总在不经意间悄然“下土”。初来乍到时,若夜里偶忘关窗,清晨必会惊起——桌椅上、床铺间,黄土沉积如被,无声地考验着门窗的密封。朋友那句调侃在风沙里显得格外真切:“沙尘,还是南疆的纯。”然而,再大的“黄风”也卷不走生活。风沙深处,日子依然在沸腾,而巴扎,便是这沸腾生活最喧腾的注脚。
  这方寸之间的喧腾集市,是人们生活的命脉所系,更是各民族交融共生的舞台。农闲时节,人们将自产的瓜果、红枣、核桃、牛羊、鸡鸭等运到巴扎。交易之余,老友们在小店围坐,一碗滚烫的砖茶,一盘油亮的抓饭,几个喷香的薄皮包子,便是味蕾的满足与心灵的慰藉。对于许多人来说,巴扎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驿站。
  图木舒克最负盛名的巴扎环绕着金山农贸市场铺展开来。每逢周日,人流如织,各色商品在黄沙的底色中奋力绽放出生活的鲜艳:本地的大枣、核桃、杏干堆成小山;刚出炉的烤包子香气混着烤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斑斓的艾德莱丝绸、精巧的铜器、古朴的木雕……琳琅满目。初来者流连其中,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只为捕捉这异乡最浓烈、最本真的色彩与味道。
  巴扎上最独特的风景,莫过于“袖里乾坤”——讨价还价不靠言语,而是双方在衣襟下或袖筒里相握,凭隐秘的手势和响亮的击掌敲定交易。老乡做生意极重热情与信誉。只要你目光稍作停留,他便缠着你出价:“你说个价嘛,我肚子不胀!”意即无论出价多低,他绝不生气。即便你无心购买,或报个低得离谱的价,他也只是笑着摆手:“好好说,好好说嘛!”可一旦你出价,对方若应一声“给了”,便是尘埃落定,绝无反悔。否则一句“儿子娃娃嘛,说话要算话嘛”,便让你在诚信的注视下无地自容。我曾看中一块青玉小料,摊主开价1000元。我无心购买,被缠不过随口报价100元,谁知对方立刻拍板“给了”,只好硬着头皮买下。后来懂行的朋友却说“值了”。至于为何能捡漏,至今仍是谜。年逾50的朋友笑着指点:“真心不想要,就报5元!”
  图木舒克瓜果丰饶。在巴扎上买干果时,摊主常热情地抓一大把塞到你手里:“买不买不要紧嘛,尝一尝!”若不买,他绝无纠缠;若买下,尽管大胆还价,成交时他秤给得只多不少,甚至豪爽地再添上一大把。许多当地人在巴扎转悠一天,或许只吃几串烤肉、一碗面肺子,但那份精神的饱足与心灵的愉悦,远非物质可衡量。
  周末的巴扎,成了我们这些新时代兵团人心灵的绿洲。在喧闹的市井声中穿梭,在尘土与人情的暖流里讨价还价,用镜头定格那些纯粹的笑脸。风沙吹皱了时光,却吹不灭巴扎上那份喧腾的热望——生活虽被黄风反复掩埋,却又被赶巴扎的人们一次次从尘土里淘洗出来,如同戈壁顽石,终将露出温润坚韧的内里。
  风沙深处,那不屈的喧嚷市声,正是生命本身最浑厚、最本真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