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兵团三师五十团夏河镇第一中学教师蒲晓燕:“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5-02-28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兵团三师五十团夏河镇第一中学教师蒲晓燕:

“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图为 蒲晓燕(左二)和学生一同感受京剧的魅力。
  “蒲老师、蒲老师,你看我,我刚学的舞蹈”“蒲老师,我这道题不会做,你教教我”“老师,我的笔丢了,怎么办”……2月17日,笔者走进兵团三师五十团夏河镇第一中学六年级教室,看见一群学生围着一名教师七嘴八舌地说着。这名教师就是蒲晓燕。
  蒲晓燕,自2020年7月来到五十团夏河镇第一中学任教,至今已近5年,目前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及班主任。初到这片土地,她接手班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有人开玩笑说孩子“调皮”,她待不了多久就会离开。这些外界的评论并未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要带好这个班级的决心。
  蒲晓燕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坐在教室后面,与学生一同聆听其他老师的授课,以便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表现。她深知,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因此,她不仅在课堂上倾注心血,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
  在教学方面,蒲晓燕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她运用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她还设立印章兑换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外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余时间,她还带领学生一起体验扎染、画脸谱、做发簪等,并进行义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班级的每一名学生,蒲晓燕都倾注了无尽的爱与关怀。“这批学生是我从二年级带到现在的。那天翻到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照片,那时的他们小小的,现在他们的个头都比我高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相互陪伴了这么长时间。”蒲晓燕说,在她心中,这些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在课余时间,有很多学生称蒲晓燕为“蒲妈妈”。
  “蒲妈妈”的故事开始于2023年。那时,有一名叫麦丽开·肉孜的学生,转到蒲晓燕所教的班级。通过了解,她得知麦丽开·肉孜来自一个重组家庭,性格敏感内向。为此,蒲晓燕在课堂上和生活上都给予她特别的关注和照顾。慢慢地,麦丽开·肉孜变得开朗起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麦丽开·肉孜的父亲突然离世,她无比悲伤、彷徨。蒲晓燕第一时间给予了她温暖的怀抱和坚定的支持。蒲晓燕带着麦丽开·肉孜去和心理老师谈心,每周都进行家访和课后辅导,直到她走出阴霾。突然有一天,麦丽开·肉孜对着蒲晓燕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和你一样的人。”接着又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能不能叫您一声妈妈?”就这样,这个年轻的姑娘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妈妈”,这也是麦丽开·肉孜对蒲晓燕无尽爱与关怀的最好回应。蒲晓燕总是打趣道:“我才20多岁,哪有那么大的娃娃呀!”
  此外,蒲晓燕的学生迪力亚尔·牙生江曾患重病,长时间住院治疗导致家庭陷入困境。蒲晓燕得知后,积极为他申请补助、补习功课,最终帮助他战胜了病魔、重返校园。迪力亚尔·牙生江感激地说:“蒲老师帮助了我很多,她就是我的亲人!”这句话是对蒲晓燕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蒲晓燕曾说:“每一名孩子都是我内心最宝贵的存在。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他们的爱,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还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为孩子们留下一些宝贵的回忆,让更多人了解这群生活在边疆的孩子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就这样,蒲晓燕从刚到新疆时的孤单一人,变成了拥有84个孩子的大家庭的家长。她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些孩子发着光、照着亮。她的故事也激励着团镇第一中学更多的教师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心血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