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云牧场的“刺绣精灵”——吐孔·沙热
发布时间:2024-10-22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怀揣着爱心与责任心,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托云牧场的吐孔·沙热便是“她力量”的典型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我特别喜欢柯尔克孜族刺绣,就想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让更多妇女通过刺绣改善生活,还能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9月底,在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面对“为什么创办合作社?”的提问时,41岁的吐孔·沙热如是说。
在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托云牧场,柯尔克孜族刺绣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题材,主要用于装饰服装、枕头、布单、毡毯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吐孔·沙热从10岁开始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制作毡帽,初中毕业后在乌恰县服装店当学徒,掌握了刺绣和服装制作技术,并多次外出学习。2015年,她想要通过合作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托云牧场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牧场筹资为她购买缝纫机、布匹、丝线、刺绣机等设备,刺绣合作社就此成立,通过零售与接订单等方式,将绣品销售到周边地区。
在合作社里,“绣娘”们用手中的针线编织着美好生活。加米亚提·司马义退休后在合作社学习手工,每月收入加上退休金有1万多元,家里因此还买了房子和车子。39岁的吐尔地布·霍吉西是一名护边员,每逢休息时便来合作社做手工。“除了每月工资,刺绣每月还能收入3000元。”吐尔地布·霍吉西说这种时间自由、多劳多得的工作模式,让她找到了增收新路径。
如今,合作社有社员60名,熟练“绣娘”43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吐孔·沙热不仅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尔克孜族刺绣,更带领牧场妇女们找到增收的新途径,让民族传统文化在致富道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