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解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发布时间:2025-01-09来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导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
文件将发挥哪些作用?如何更好促进开放共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国家数据局6日举行“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作出解读。
降低门槛,培育产业良好生态
根据文件,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有关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全国数据企业超19万家。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合作,降低运营成本。
“文件的出台有利于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培育数据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会上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各类数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建设过程中需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发挥协同作用。沈竹林说,将通过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信息通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赋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搭建高水平分工协作体系。
据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还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促进社会有效投资。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条块结合,促进设施互联互通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文件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建设任务,为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明方向。
“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迫切需要。”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说。
近年来,各行业、各地区持续探索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从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到农作物收成预测,从依托健康医疗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省内公共卫生临床诊疗全覆盖,到建设园区工业数据平台助力减少碳排放,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等技术路线和应用实践延伸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行业数据基础设施承担着促进产业上下游纵向贯通、深度赋能行业提质增效等任务,区域数据基础设施承担本地区公共数据归集、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等任务。”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说,将加快推进条块结合和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公共数据基础服务体系,加速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复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广数据公共服务。
强化支撑,推动文件落地实施
文件描绘了“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并对推进路径作出具体规划,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建设数据基础设施,需要筑牢数据安全“防火墙”。沈竹林说,将推动安全保障体系与流通利用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按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数据流通范围、影响程度、流量规模,区分使用场景和用途用量,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相关标准规范。
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说,将强化技术协同创新,加快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共性标准制定,适度超前建设网络设施,丰富算力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说,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布局,打造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发挥算力底座支撑作用。
此外,记者了解到,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技术先行先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各类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