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把方向 凝心聚力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04来源: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五十四团兴安镇上下凝聚起感恩奋进、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的蓬勃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力保障和支撑团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团镇。
“党建+”引领团镇产业高质量发展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里不长草,风吹满天沙”,这是职工群众对团镇初建时的印象。
团镇位于布古里沙漠深处。2016年以前,这里风沙肆虐,干旱缺水,资源禀赋差。团镇党委带领干部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在茫茫沙海中开垦良田,种植的油莎豆亩产不断提高,面积越来越大。
油莎豆种植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还增加了职工群众收入。2021年,团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年12月油莎豆被《“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纳入特色油料作物发展的重点品种,2023年9月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新食品原料目录,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等称号。
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作为油莎豆的产出地,团镇党委积极发挥油莎豆产业优势,不断优化品种,全面提升油莎豆产业效益。
团镇根据油莎豆生长周期,积极探索“冬小麦+油莎豆”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团镇党委多举措拓宽销售渠道,让油莎豆走向更大的市场。
2024年,团镇党委围绕油莎豆绿色循环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机肥厂、粮油加工厂、启源啤酒厂、雨为机械厂、饲料厂、新型建材厂等先后落户团镇,成立油莎豆产业联合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10个,和企业开展新品系油莎豆育种试验42个,注册“疆沙莎®”“虎坚果茅”“莎途”品牌商标,以油莎豆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持续释放活力。同时,二连党支部在团镇的帮扶下,将党建“1+2”品牌作为连队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牵头创办满江红油莎豆农民专业合作社、昌泰农机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职工”发展模式,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拓宽门路。
“党建+”赋能团镇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近年来,团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去年我种了40亩茴香,收益很不错。今年,我将扩大茴香种植面积,继续套种辣椒。”2024年,一连种植户王志富靠着精心种植的优质茴香在市场走俏,获得一笔不错的收益,实打实的进账让他干劲十足、信心倍增。
一连党支部通过夯实组织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大抓基层治理等途径,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路径。将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融合推进,增强组织动员力,带领职工群众新建西梅园、尝试“茴香+辣椒”套种等新模式,实现人均增收近2万元。整合盘活闲置资产,推进啤酒厂增容扩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同时,投入资金实施多项工程,连队面貌焕然一新,并推行“四事为民”制度,为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切实把服务做到职工群众心坎里。
“党建+”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一座幸福城镇,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近年来,团镇党委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职工群众需求,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让幸福成为民生底色。
二连职工宿兴忠是2024年初随迁来团人员,由于医疗保险在原户籍地已缴纳,在喀什住院看病期间社保卡无法正常使用。团镇工作人员了解其困难诉求后,立即联系其原户籍地医保局,及时帮助宿兴忠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据统计,2024年4月以来,共计办理异地就医备案50余次,有效解决职工群众看病难问题。
团镇兴安社区成立“为爱筑巢”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一对一帮扶关爱服务,将教育和关爱落到实处,用心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社区居民曹吉福说:“因为有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才能让我放心外出务工。兴安社区为孩子们营造充满关爱和温暖的成长环境,真的在为我们办实事。”
2024年6月,团镇4个小区因路灯不亮,夜间漆黑一片,居民每到晚上都不愿意外出活动。团镇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中心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维修人员对4个小区200多盏路灯更换灯泡、电线和开关。
“路灯维修后,我们晚上出行方便多了,吃过饭带着孩子在小区内散步、玩耍也不怕黑了。”居民宗慧芳高兴地说。
在团镇党委的领导下,团镇树立“党建+”工作理念,以建好“两个阵地”、带好“三支队伍”,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地,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员立足岗位,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好事实事汇成暖流,托起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心里有“底”、身上有“劲”,阔步走向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