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领导之窗>团场(镇)>五十一团唐驿镇>团务公开

三师图木舒克市:守护民族根魂 让文化阵地成为“精神高地”!

发布时间:2024-03-25来源:胡杨网

  新征程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宣传文化系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确保新时代三师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在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挥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示范区的功能。三师图木舒克市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民族根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加快新时代文化建设,统筹推进以文铸魂、以文强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动师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以文铸魂 打造新时代文化阵地 

  75岁的艾海提·斯迪克是三师伽师总场的一名老党员,艾海提·斯迪克退休不退岗。他说:“了解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在红色故事中,自然而然地知历史感党恩。我很欣慰。” 

   

  艾海提·斯迪克大叔在农家书屋里为放寒假的孩子们讲述伽师总场的故事。胡杨网 李雨浪 摄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不仅有热心的党员爷爷讲红色故事,还陆续打造了“牦牛巡边宣讲队”“马背宣讲队”等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全长72公里的边境线,覆盖到海拔3100米至4850米的帕米尔高原牧民家庭,引导职工群众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伽师总场四连的农家书屋 胡杨网 李雨浪 摄 

  三师图木舒克市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巧妙生动地将文化阵地发展契合基层所需,熟知群众喜欢什么、明确阵地能给什么,把铸魂育人从“推给群众”变成“群众想要”,再变成“群众创造”,让文化阵地发展方向由群众定义,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汲取文化的力量。 

  以文强基 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五十一团中学的“梨园香”社团成员哈利努尔·玉素甫艾力是“梨园香”的小台柱。她说:“因为热爱京剧,我在去年第一次乘坐飞机离开家,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当前,三师图木舒克市青少年“筑基”工程正在深入推进。社团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丰富生活;图书馆中,全民阅读成效显著;博物馆里,历史文化会展吸引一批批青少年参观学习;红色教育陈列馆、纪念馆里,职工群众感念革命先辈,追忆英雄事迹,榜样的力量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强大正能量…… 

   

  五十一团中学戏曲社团的孩子们在练习。胡杨网 李雨浪 摄 

  三师图木舒克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以文润心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抵人心 

  去年,近40件从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文物首次亮相展出,展示了唐宋时期,西域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碰撞以及繁荣的生活生产场景。 

  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坚持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相结合,成立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院并实体化运行,推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建立南疆考古基地,完成两期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700多件,实证了2200多年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有效管辖,纳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课题。 

  实施屯垦戍边口述史抢救性挖掘项目,访谈老军垦、老领导、老党员150人次,初步整理形成30万字文稿,完成17处近代军垦文物遗址普查,征集近代军垦文物200余件(套),依托“军垦第一犁”、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团连史馆等红色资源,打造“兵”字号爱国主义教育高地,彰显兵团特色、展现兵团风貌。 

  在伽师总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们经常在空闲时间一起弹奏一曲。胡杨网 李雨浪 摄 

  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演唱形式,用木卡姆优美的旋律传唱新时代歌曲,讴歌新时代党的好政策和人民美好生活,创新开展“我是兵团三师人,我就是文明使者”“新时代 新三师 新生活”等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幸福连队”建设,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文明迈进。 

  三师图木舒克市正在阔步前进,让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