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四十九团海安镇各社区、连队“访惠聚”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24-12-13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近日,笔者走进四十九团海安镇,只见宽敞的柏油路通往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安居房内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种植户穿梭在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孩子们在篮球架下快乐玩耍……
驻团镇各社区、连队“访惠聚”工作队通过强党建、富产业、兴文化、惠民生等举措,在团镇绘就出一幅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铺就乡村全面振兴“稳步路”
从机关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困难重重到处处和谐……用脚步丈量土地、真心真情交流,工作队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家人”。
十六连由于灌溉设施设备不完善,泵房周边约1000亩地块水量不足,浇水周期长,绿化树木“喝不饱”等问题成为职工群众“烦心事”。
急民所想,为民所需。兵团供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驻四十九团海安镇十六连“访惠聚”工作队通过走访、征集诉求,结合连队实际,使用35万元惠民资金,增设1条400米长的输水管道至泵池,解决泵房周边地块水量不足、浇水周期长的难题。结合连队绿化管网不完善问题,先后铺设900余米绿化给水管道,与营区地下管网相接,建设出水桩15个、观察井5个,解决连队营区三片区绿化带长期得不到有效灌溉难题。
“水资源是农业的‘造血干细胞’,农业是支撑连队发展的基础。工作队通过组织实施惠民项目,打通制约发展堵点,铺设输水管道,增加渠系供水量,让庄稼及时灌上水,产量也保住了。”工作队队长徐燕春说。
针对辣椒收获季节晒场不足问题,工作队向兵团供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申请专项资金20万元,对连队废弃棉花场进行改造,为辣椒种植户、农机户提供8000平方米的晾晒、清选、农机停放场地。
做在最前沿、干在第一线、帮在第一刻,想民之所想、惠民之所需,工作队以务实求真的心、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得到各族职工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路”
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拓展连队特色产业,利用闲置资源改造升级……各“访惠聚”工作队因地制宜、因连施策、精准发力,用一项项经济措施,助力团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连以发展农业、养殖业为主,第十师北屯市驻四十九团海安镇九连“访惠聚”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不少职工群众有养殖经验,但连队养殖小区使用已久,部分窗户玻璃、顶棚、围墙破损,牛羊过冬成为大家的头疼事。工作队与连队党支部协商后,用惠民项目资金,对连队现有养殖小区进行升级改造。
11月30日,笔者走进九连养殖小区,养殖户阿不都热合曼·买明忙着给羊群喂饲草。
“‘访惠聚’工作队统一修缮养殖区后,我们喂羊喂牛更便捷。以前没有放草的地方,现在有了饲草棚,方便多了。你看我的羊长得多好。”阿不都热合曼·买明说。
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十三连,如何用好“活字招牌”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帮助职工群众拓宽致富渠道,是兵团办公厅驻四十九团海安镇十三连“访惠聚”工作队一直思考的头等大事。
入驻以来,工作队结合连队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修建鱼塘,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打造“摸鱼嘉年华”系列活动,拓宽职工群众致富渠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职工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品牌项目,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连队经济创新发展。同时,把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职工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以户带户、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化种植,促进职工群众多元增收。
走好乡村全面振兴“思想路”
人居环境整治,惠民政策与法律法规宣讲,文体活动……种种举措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现。
“连队活动室干净、暖和,我们在这里举办文艺演出、联谊活动都很开心,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十连职工陈超说。
修缮花场损坏围墙、为活动室铺设地板、亮化连队、改造升级活动场所,第十师北屯市驻四十九团海安镇十连“访惠聚”工作队用一桩桩“小事”,搭建起文明交流、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思想之路”。
“工作队给我们赠送的茶几真不错,很实用。”10月21日,十六连职工卡来米汗·喀迪尔说。
兵团供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驻四十九团海安镇十六连“访惠聚”工作队利用派出单位支持的资金,将连队快递驿站改造升级为积分兑换超市,施工时发现快递驿站的构架较复杂,拆除后部分质量好的板材会被浪费。工作队队长徐燕春与施工人员沟通后,将拆除的板材制作成茶几送给困难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各“访惠聚”工作队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积极推动乡村设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