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四十八团一到三季度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名勇夺全师第一
发布时间:2022-11-16来源:
今年以来,四十八团党委在兵师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12345”工作总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立题,以“叶河明珠 幸福团场”这一目标开题,以建设“公园城镇”为解决路径,推动团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兵团和师市前列,交出了一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劲提气的高分答卷——招商引资实物量排名第一、固定资产增速排名第一、招人引智参保率第一、招人引智落户率第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排名第二、限额以上社消总额增速排名第二。
四十八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优作风、优环境。坚决摒弃疲沓作风,凝神聚力整改提高,毫不松懈追赶超越,切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不打折扣,一竿到底,落地开花。从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示范给一级看,团结带领全团干部职工“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加强工作调度和推进,坚持“一月一统筹、一周一调度”,强化督办督查,坚持跟踪问效,确保工作真落实、问题真解决。强化有效沟通,形成党委书记和团长总调度、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强招商 强项目。跳出团场思维去招商,今年来,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外出招商引资43天,赴深圳、重庆、北京、浙江、上海、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拜访企业35家,洽谈项目32个,接待客商58批次145人,洽谈项目41个,成功引进“新疆锦晟纺织”“新疆飞梭纺织”2家过十亿元企业落户园区。当前,对接洽谈的一批储备园区企业达10余家,有新型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跨境电商、房地产等项目。
坚持问题导向招商,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升规纳限重点培育招商引资工业企业2个,分别是新疆锦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1厂房已建成3个车间,部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10月初启动设备,生产环锭纺、气流纺;新疆鑫力鸿包装有限公司,已投产,预计年生产果品包装箱500万个。企业包联责任人通过电话回访,定期走访,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以赴做好企业升规纳限培育工作。
立足团场资源招商,围绕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优化招商。坚持向上多争取、向外多引进、向内多联合,务求一二三产业都有新突破、形成新支撑,针对现代设施农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空缺,靶向引进且成功落地团场项目6个,涵盖农产品包装、畜牧养殖、建筑商砼、房地产、无人机物流等项目,不断填补团场产业空白,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兴理念,兴农业。打造红枣有机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坚持精果、强畜、兴特色,创建高标准红枣示范园500亩。以2021年“三品一标”地理农产品标志为依托,打造兵团红级别的“叶河唐王”贡枣品牌。加快期货交割库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助力上游枣农规避红枣价格下跌风险、中下游加工和销售企业规避原料采购成本上涨风险,确保优质优价、以销定产、增加收入。
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发展模式,竭力打造“蘑菇屋”,盘活7个闲置厂房,建设20亩蘑菇种植基地,现已储备近1.5万个菌包,预计产出30吨平菇,继续扩大规模至5.6万个菌袋,预计年产300吨。深入贯彻落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积极发展规模化畜牧业,鼓励锐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原叶河东牛合作社的空置圈舍,现已完成圈舍消毒及水电维修维护,正在储备饲草,计划购入300头西门塔尔架子牛进行育肥;鼓励新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已新建4200㎡标准化圈舍,将持续购入2500只能繁母羊。适度发展林下鸡鸭鹅兔等养殖,已培育林下禽类养殖大户,年出栏可达万羽。
全面发展庭院经济,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到2022年底,每个连队重点发展1-2个“六小”产业(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小作坊、小农家乐、小电商),通过发展“六小”产业实现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运营管理好、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产业链条长的合作社引领连队产业发展,职工入社率60%以上,带动就业达70%;庭院经济达到连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以上;发展庭院经济覆盖率85%以上;产品商品化率80%以上,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实行“季考核、年总结”,对各季度考核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前三名的连队分别给予10000、8000、5000元奖励资金,资金用于庭院经济发展。
提品质,提形象。细化“净化工程”。紧扣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目标,突出“清河、清路、清家园”三条主线,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13次,整治效果观摩互查互评9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团开展“喜迎二十大、洁净迎国庆”活动,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组织出动职工群众万余人次,出动挖掘机、铲车千余班次,清运垃圾、废物千余方,对人口流动量大且垃圾量多的公路两侧进行了扫荡式清洁,保障路面两侧清洁。
深化“亮化工程”。对路灯设施、照明供电设备等进行检修,确保照明亮灯率达98%以上、设施设备完好率达97%以上、隐患排查率达100%。将老旧喷泉提升改造成音乐喷泉,满足广大群众的欣赏需求。按照“一街一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以凤栖广场为重点的夜景亮点,安装各类路灯、夜景灯光造型等5000余盏。
强化“绿化工程”。对垃圾山进行土方塑型、铺种植土、科学栽种、定期灌溉,将其打造成军垦山文化体育公园,以公园总体规划为主线、延伸幸福路、和平路等10余条道路,进行绿化扩大规模升级,合理配置栽种各类观赏乔木4万株,灌木80余万株,累计37公顷。采用园林管理+单位+职工的栽种方式,以机关、连队为单位划分片区,采用谁栽种谁负责的管理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化养护工作。
实化“美化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连队科室齐抓共管、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拆除清理整治老旧房屋6套,改造老旧小区4栋,提升美化幸福路商住楼外立面5000㎡。建成一个集高档商铺、公寓住宅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打造四十八团地标建筑,填补团镇无电梯房的空白,为提升精品城镇档次奠定基础。
守责任,守安全。汛情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秩序良好。8月,叶尔羌河突发洪水,预警最大洪峰流量1720立方米/秒,四十八团过境渡口,突破二十年来最大流量1000立方米/秒以上,兵师团党委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打赢了抗洪抢险攻坚战。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整治,狠抓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用事故教训作为警示,已连续两年没有发生溺水、死亡事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且社会面持续平稳。
保民生,保稳定。团党委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根本和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防风险,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一方面,千方百计稳岗增岗;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截至8月底全团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26人、373人、5449人和2272人。
保供给、稳生产。成立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设交通运输工作组、来疆返疆工作组、冷链物流工作组等,明确各组职责,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物资供应充足、产销对接不断档。确定生活物资保供粮油店5家,负责群众米面、食用油、蔬菜、肉类、方便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储备、供应、投放保障;落实应急运输车辆3辆,落实专人负责物资运输车辆往来定点消杀接收。山药、香梨、葡萄、辣椒等果蔬大丰收,实现了“产得出、运得走、卖得好”。
四十八团将在今后继续勇毅前行,争先“赶考”。
强作风,强队伍。加强工作统筹,把“转观念、提能力、强作风”工作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兵团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师、团、连三级联动,分层分类实施,确保两手抓、两促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深入宣传师市党委安排部署,开设“转观念、提能力、强作风”专栏,营造浓厚氛围,树立正确导向。全面加强督导考核,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建立“周点评”“月评比”“季小结”,同时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绿色通道”,把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和服务发展大局的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走出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以踏实决心推进作风建设,让好作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鲜明特质。
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主动聚焦中央和兵团、师市惠企政策,学好学透、灵活用好,把政策、举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资金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打造“高、快、便、正、清”的一流营商环境。
抓项目,抓短板。发展红枣产业,立足团场5.8万亩绿色有机标准化红枣基地,着眼周边麦盖提县、巴楚县20余万亩红枣资源,建设红枣展销中心,7个连队各建设红枣初加工生产线一条、红枣保鲜库一座,进一步加速红枣产业发展,助推冷链物流业发展。
开拓思维,积极谋划新项目,充实项目库。十四五期间,谋划项目93个,投资118.9164亿元;2023年项目81个,预计投资23.2亿元。明确专人全面细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时间节点跟踪服务指导,准确掌握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入统。
盯产业,盯项目。深入贯彻师市党委“大招商”政策,跳出团场谋发展。紧盯师市重点招商目录抓招商,着力在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禽养殖项目上下功夫。建立企业联系名录,主动介绍师市团场优势资源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项目包联责任人积极联系在谈意向投资企业,对重点招商的重庆大龙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项目、核桃油深加工项目、浙江森马服装项目,LED、粤水电、光伏项目等,及时做好电话回访,加强感情联络。对新能源、汽车“三安产业”,设施农业,pvc-PE管道等项目,主动帮助解决困难,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补齐工业经济增长缓慢、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等短板。
促农业,促集体。促进农业布局优化、品种优化、产业优化,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生态农业,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建设。重点建设5.5万亩标准化绿色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特色林果业采摘基地、智慧果园,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综合应用膜下滴灌、干播湿出、节水栽培及间作套作技术,创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职工”的畜牧业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通过股份合作、产销结合、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推广“入股+保底收益+分红”等模式,引领带动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谋规划,谋提升。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公园城镇,以改善民生、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出发点,在辖区开展“净、亮、绿、美”完善提质工作,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强化配套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防、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建设生态水系统供水管网和取水点,推进建设全团城镇水利水系,打造一个集防洪、灌溉、生态、景观于一体的都市综合性公园城镇,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与城镇建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