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效近:二十九年坚守只为那片绿
发布时间:2025-02-20来源:
三师四十九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以前,这里是一块不毛之地,现如今,这里成了沙漠中的“绿色长城”,被命名为“兵团园林城镇”,这一切,离不开一代代生态护林人的付出与坚守。
今年62岁的生态护林员姜效近就是其中一员。
“大家穿上厚衣服,准备出发。”1月8日,在四十九团国家公益林管护站,护林员姜效近与同事准备出门巡逻。
“皮肤黝黑,干事利索”是姜效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团场最早的一批护林员之一,姜效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度过了29个春秋。
四十九团国家公益林面积近3万亩,姜效近对林子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即便是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他也能熟练驾驶摩托车,迅速到达需要巡逻的区域。
在沙漠边缘,姜效近的坚守并非易事。严寒酷暑中,他仍然要坚持巡逻。有时也会面临食物短缺、车辆故障等问题,但姜效近从未放弃。他知道,只有坚守和努力,才能保护好这片绿色的家园。
“这是我第4辆摩托车,之前已经骑坏了3辆。”姜效近指了指他的“宝贝”笑着说道。
这些年来,姜效近几乎每天都在路上。一只水壶、一块馕、一顶草帽、一台摩托车就是姜效近的全部装备。“有时候一巡就是好几个小时,几百公里。”姜效近望着成片的森林感慨道。
日子是鲜活的,回忆是甜美的,但当时的艰辛只有姜效近自己知道。
“这棵树刚种下时还不到我的膝盖,现在都这么高了。”林带里,姜效近亲手种下的树不计其数。
“刚到这里时,一棵树也没有,全是沙堆。一场风刮来,几米外什么都看不清楚。”谈起团场的变化,姜效近言语中流露出喜悦之情,“要想在沙漠里种庄稼,就得先建林带,有了林带的防护,农作物才能成活……”
种树苗、清理林床、浇水、检查管道……看似繁杂的护林工作,姜效近却越干越起劲。树种活了,后期管护同样重要。在姜效近和同事的精心照顾下,种下去的树苗都长高了、长壮了,如今已根深叶茂。
“护林多年,哪棵树是哪年栽下的,我都记得。”望着防护林带,姜效近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憨厚地笑着说,“我这干的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能在沙漠里种树、护林,很光荣!”
从曾经的黄沙漫天,到如今树木葱茏。28年来,作为一名亲历者,姜效近见证着四十九团点点滴滴的变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团场绿色更多、生态环境更好。
2021年四十九团植树造林最佳贡献奖、2016年四十九团首届诚实守信职工、2024年自治区绿化劳动模范……在姜效近的家里,保存着厚厚一摞荣誉证书。
“这儿生态非常脆弱,绿色就是希望,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是绕不过的必答题,我会一如既往地守护好这片绿。”面对众多荣誉,姜效近坚定地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护林员们也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巡护工作。“如今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给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姜效近笑着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个职业。我还会继续守护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