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摆脱传统的通史写作框架,在追求史料翔实、考证文献版本、注重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的同时,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
历史就像一列奔腾向前的火车,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杰出人物,他们也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起到阶段性的作用。毛泽东说:“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
梁启超、杨度希望改良,用不流血的方式,把旧制度一步步改变成新制度。清朝的立宪和袁世凯的称帝,使改良的幻想破灭。蔡元培、陈独秀提倡新文化,启蒙青年的头脑,让科学和民主深入人心。胡适提倡白话文,使新文化的传播有了广阔的平台,人民大众都能接受。五四运动中青年和民众的觉醒,大家都在寻找思想和出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成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强大的旧制度面前,在军阀的枪杆子面前,这些尝试都失败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懂得了首先要砸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经过一个漫长的酝酿和探索过程,中国才产生了共产党,才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无产阶级革命也随之兴起。1920年11月,陈独秀和江南造船所工人李中创建了上海机器工会,在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先驱。共产国际代表来上海,助力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点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
“中国该向何处去?”
这是100年前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的疑问,也是回响在风起云涌的中国大地上的时代之问。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找到复兴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
100年,人类历史的一瞬,却容纳了中国历史的天翻地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正是品读党史书籍,回味百年来时路的大好时机。
《火种》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以20世纪前30年国际共运史、中国历史作为目标内容和写作基础。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各方势力都在寻求国家复兴之路,从清朝崩溃前的改良与立宪、革命党辛亥革命的努力到五四运动,前赴后继的牺牲和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找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出现了民族复兴的“火种”。但是这个“火种”并不是迅速就成为燎原之势,《火种》并非局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分析,而是将“火种”存在的过程完整地梳理出来,从共产主义的理论探索到国共合作以及革命失败后的曲折过程,直到井冈山确定革命路线和古田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找到中国的复兴之路。长时段、大背景,不仅展现了党成立初期那段绝处逢生的壮阔岁月,也分析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寻找到中国复兴之路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共产党从众多执政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它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致力于让人民当家作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