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镇纪委作为基层监督的前沿阵地,深刻认识到推动权力规范运行的核心在于将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为职工群众谋福祉、为团镇发展添动力,一旦失去约束则可能滋生腐败、损害公共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团镇纪委履行监督职责指明了核心路径,更为新时代推进团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一是笼子必须密而不疏,筑牢防范腐败的“防火墙”。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严密性,任何空白和缝隙都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堆砌条款,而要坚持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将中央的决策部署、群众的迫切期盼、实际工作的现实需求以及基层探索的新鲜经验有机结合,系统性推进制度“立改废”工作。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在纵向层面上下配套、横向层面左右联动、时间维度前后呼应,最终形成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闭环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杜绝“牛栏关猫”式的制度漏洞,让权力无处可钻。
二是笼子必须科学确权,划清权力运行的“边界线”。权力越界、滥用的根源,往往在于权力边界模糊、运行流程不透明。规范权力运行,首要任务是清晰界定权力范围,围绕授权、用权、制权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通过权力清单明确“权力有哪些”,通过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归谁担”,通过负面清单明确“红线不能碰”,从源头上划清权力运行的边界。同时,要针对审批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风险较高的重点领域,将权力运行流程纳入全程留痕、可查可控的电子围栏,借助信息化手段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人为干预,最大限度消除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三是笼子必须动态加固,激活制度执行的“动力源”。时代在发展,改革在深化,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也在不断变化,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必须保持动态更新、持续完善的状态。要紧跟改革发展步伐,聚焦新兴业态带来的监管空白、新型腐败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新表现,定期开展制度漏洞排查工作,主动发现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地方。要充分运用大数据预警、嵌入式监督、常态化审计等现代化监督手段,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常态化“体检”,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该修补的立即修补,堵塞细小漏洞;该升级的及时升级,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动态加固,确保制度笼子始终“带电”“长牙”、真管真严、真咬合,让权力始终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以制度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