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上级媒体看三师

在云端,逐梦星辰

——三师托云牧场三个年轻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2-16 00:38:00来源:兵团日报作者:边芳 曹艺丹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1月31日上午,阳光明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场部食堂里,欢声笑语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息。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特岗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饺子,话着家常。
  他们中的很多人,像戈壁上的胡杨,把根深深扎在这里,收获事业和爱情,见证托云牧场的今昔。
  一
  在托云牧场,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她。2013年,即将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邵书琴,看到了校园里张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宣传海报,海报上的一句话“用一年,并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难忘的事情”,拨动了邵书琴的心弦。
  彼时,这个南方姑娘对西北边疆怀着许多好奇与期待。带着这份好奇与期待,邵书琴从广州来到了离家数千里的托云牧场。
  刚来时,牧场艰苦的环境给了邵书琴一个“下马威”。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荒山戈壁,就连买菜都要跑去很远的地方。但邵书琴没有后悔和退缩,她主动融入牧场的环境和生活,与这里的居民聊天,参加他们的婚礼;以前很少吃面食的她学会了蒸馒头、擀面条。
  工作、健身、读书,在托云牧场的日子,邵书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工作中,邵书琴踏实勤奋,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有很大进步,并策划了多项文体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年的服务期满后,邵书琴提出申请,她要留下,留在这个让她难以割舍的地方,成为托云牧场建场以来第一个留得下来的女大学生。
  现在的托云牧场有20多个商店,能收到邮政快递,买菜也方便多了,学校设施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来到托云牧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与托云牧场共成长,邵书琴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事。
  二
  2011年,乔有平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托云牧场。“我见证了牧场的发展变化。”他说。
  刚来的时候,托云牧场只有7栋楼房,吃水还得去供水点打水。
  2014年7月的一天夜里,一场强降雨导致恰克马克河河水暴涨,洪水肆虐,威胁到了场部的安全。
  乔有平和20多名同事经过数小时奋战,总算堵住了泄水口,他的手也在扛沙袋的时候被划破。到了第二天下午,洪水退走后,他们又忙着修补河坝。
  “那次经历让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了托云牧场人,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下定决心,要让这里变得更好。”乔有平说。
  三
  陈亚最近很开心。虽然身在异乡,但和很多小伙伴一起过年,她心里暖暖的。
  2017年7月25日,陈亚来到兵团,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面对未知的一切,陈亚心中不仅有忐忑,还有面对挑战的兴奋。
  参加岗前培训,兵团的光辉历史让她为之动容,边疆地区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让她充满好奇——这片土地深深吸引了这个来自甘肃的小姑娘。
  之后,陈亚主动申请,来到艰苦偏远的托云牧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陈亚发现,要做好工作,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她争分夺秒给自己充电,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畜牧站干得得心应手时,她又被调到了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快速融入新环境、了解新工作,陈亚没有迟疑、没有抱怨,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2018年,陈亚获得“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她也因获得认可而倍感欣慰,牧场两年的工作经验也被她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服务期结束,陈亚打算考研再充实自己。当听到托云牧场红军小学缺少教师的消息,她参加了兵团特岗教师考试,成为红军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刚开始,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她就积极向同事和校领导请教学习。课堂上,她严格要求每一个孩子;下课后,她是每一个孩子的好朋友。在这里,陈亚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我喜欢这里的人,喜欢托云牧场的宁静,更喜欢这份事业。”陈亚说。
  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践中增长才能,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兵团挥洒青春汗水。
  春天已至,青春正好;勇敢追梦,青春无悔。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芳 曹艺丹 实习生 李嘉欣 姜洋 通讯员 条孔巴依·库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