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从开始组建到现在已经59年了,筹建初期的一些老同志,大多已离开了人世,为了缅怀他们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特将三师筹建初期的片段进行回忆与整理,以资怀念。
接受任务 勘察选址
1965年10月,为了繁荣南疆经济,开发叶尔羌河流域,自治区和兵团决定在喀什筹建三师。兵团决定在原一师四管处的基础上组建三师,其规模、范围由兵团和喀什地区共同勘察后议定。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勘察工作。
10月3日,我们从喀什出发的4名同志早早赶到巴楚县的三岔口,等待兵团工作组到来。会齐后,夜宿巴楚县小海子水库管理处。兵团工作组的同志,除兵团副参谋长杨贯之及陈秘书外,还有新任命的三师师长柴恩元、副师长梁客浔等人。当晚就听取了小海子水库管理处负责人关于小海子水库及灌区情况的详细汇报,初步了解了小海子水库及小海子垦区的概况。荒地多,但缺水制约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次日勘察小海子水库后,我们当晚又赶到巴楚总场及巴楚县图木休克(现图木舒克)。听完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后,我们到齐干桥和盖米里克等分场以及重点荒地调查,沿途看到宽阔的玉米地纵横交错,玉米长势喜人。但有不少田块远看一片白色,作物因缺水而枯死,十分可惜。越过农田就是大片的胡杨林,汽车在林中穿行,遮天蔽日,无路可寻,只能按大方向走,尘土飞扬,前后汽车谁也看不到谁。正在颠簸中,忽听有人喊叫,才知已到了分场。
下车一看,仍是荒漠一片,不见一间房屋。我们正疑惑,就有一些人从地下钻出来。经介绍后才知道这里住的都是地窝子。地窝子就是在地面挖坑,上面搭上木料、柴草,再覆上土,上面虽留有天窗,但光线很不好,房内也十分简陋,但据说地窝子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地窝子是当时解决临时住处的好办法。这里还有大片荒地,土质较好,盐碱较轻,只要有水,开垦的潜力是很大的。周围有不少牧民放羊,羊圈也都是就地取材,十分简单,既可挡风,又可圈羊,不花钱,还实惠。发展畜牧业有很大的优势。
当我们离开时,又穿行在红柳、胡杨林中。扬起的尘土始终跟在汽车上方,丝毫不愿离开。我们好像在雾中穿行,再加上道路坑洼颠簸,25公里的路,我们竟走了近3个小时。
经巴楚县城沿巴莎公路南下,我们重点勘察了泽河附近的荒地,并离开公路东行至叶尔羌河边,发现泽河、叶尔羌河畔有成片可开垦的荒地。之后又驱车到麦盖提县的土满堂公社,以此为中心,勘察了老灌区以外直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大片荒漠地带,并对前进三场及团结农场调查研究。这两个农场因水利、土壤条件较好,历来农业生产都搞得很好,且这里的大片荒地与土满堂公社附近的荒地直接相连,土地平坦,若能解决水利问题,可以进行大面积连片开荒,并可实行机械化作业。如果能对团结农场的专用水库哈拉玛水库(现前进水库)进行扩建,再从叶尔羌河引水,通过水库进行库灌,水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灌溉条件会比小海子地区优越得多。
大家经过讨论,看法基本趋于一致,三师的规模、范围等意见也就形成,除一师四管处所属各农牧场以外,麦盖提垦区是三师的重点开发区。
确定各场范围
师的规模、范围确定后,兵团决定除一师四管处所属各农牧场全部划归三师管辖外,兵团所属各农业师,每个师组织一个团场的干部和军垦战士到喀什来,支援三师的开发和建设,拟配齐6个新农场的完全建制。此外,还由兵团各工建师及水利工程单位,组成工程建筑及水利施工2个工程支队。师党委研究决定,各场仍按原四管处各场沿用的“前进”命名,分别叫前进五、六、七、八场,山区牧场分别更名为前进一、二、三牧场。加上医院、汽车三营等单位,全师共有13个农牧团场、2个工程支队,以及师直属部门,共计22个单位。
会战前奏
当年,麦盖提县五、六公社附近,旧唐王渠两边尚有数万亩荒地,土地平坦、盐碱轻,只要扩大引水渠,立即就可开荒生产,且能解决大家的住房、过冬问题。师党委研究决定,前进七场改建在其克里克。大规模建设,需先组建一支勘测设计规划队伍,并迅速完成勘测、设计、规划任务。但三师刚成立,人才、技术缺乏,原四管处勘测规划组只有四五人,技术水平有限,因此求助于喀什地区水利局。喀什地区水利局大力支持,组建了一支技术水平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队伍,前往其克里克地区,开展引水渠的勘测、设计任务。
这支50余人的小分队于11月中旬到达,并立即开展工作,打响了麦盖提垦区开荒会战的第一炮,奏起了大会战的前奏曲。
冬季,大家在室内搞规划、设计工作,暂借了公社的库房和小学教室,虽然保暖条件差,但还可勉强克服。在野外搞测量、挖土壤剖面以及现场勘察等,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引水渠有一段要经过居民区,测量人员有时不得不背上测量仪器爬上爬下,渴了喝口冰凉的水,饿了啃两口冻成疙瘩的蒸馍。一次,小分队在胡杨林区勘察,虽然进林前带了指北针,对好了方位,但还是迷失了方向,东奔西突了一天仍在林中,即便跑到沙漠边缘的高大沙包上点火鸣枪,也无济于事。天黑了,大家不得不在林中的空地上点火取暖过夜,直到第二天才被大家寻回。
迎接新战友
11月底,我从其克里克返回草湖时,从兵团抽调的同志也已陆续到达。为迎接他们,四管处的同志们忙里忙外,竭尽全力整修房子、安装火炉、打扫卫生,能合的合、能并的并,尽量把好房子腾给新来的同志住,最大限度为他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管处在一师时是一个条件较好的单位,每年上缴利润50万—70万余元,粮食和肉类不仅自给有余,还外调支援塔里木垦区。在三师筹建初期,四管处各农牧场在各个方面都积极提供帮助,因地制宜,保障各项工作按原定计划顺利进行。
同样,前进三场也担起了会战前线总转运站的任务。在人员、车辆昼夜不停穿梭往来的情况下,安排人员吃住,提供生活供应,为三师的筹建作出极大的贡献。
水利先行
1966年春节刚过,工程一支队各施工单位已在计划开挖的其克里克引水渠、吾依布袋渠沿线铺开,工程二支队也在团结农场七、八连附近的哈拉玛水库工地开工了。南疆的初春,虽没有北疆那样寒冷,但仍是冰冻三尺、寒气袭人。施工中,由于地面冰层较厚,用十字镐也挖不动,大家只得先打冰洞,用炸药爆破,揭开冰层,才能挖土。每挖一立方米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虽然条件艰苦,气候又那样寒冷,但大家为了开发,仍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
由于开挖水渠是一条线施工,所以施工队流动性大,经常移动、搬家。从麦盖提县六公社到三公社长百余公里的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施工队员们用手推车转运行李、工具。沿途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次,我们的汽车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得在戈壁滩点燃篝火过夜。寒风呼呼,冰凉透骨,大家围成一圈,前胸烤热了转身烤脊背,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晚上。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
荒原大会战
各场迅速盖好地窝子后,又争时间、抢速度,投入开荒造田的大会战。
在会战中,我们遇到过不少麻烦。前进五场在开荒造田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地表层下有20余厘米厚的盐结层,仅靠泡水压碱,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部挖出,搬离田块。好在这个结层大都埋藏不深,挖起来比较容易。条田平整过后,田间堆放着一堆堆待运走的结盐块,远看就像堆放的一堆堆肥料。
交通困难有时更令人哭笑不得。由于各团场的同志刚到垦区,暂时还顾不上整修场内外道路,所以到各场去不是无路可走、来回绕圈子,就是虽有简易道路,却往往车辙密布。没有参照物,有路找不着,路程不远走起来却费时费事的事常常发生。有一次,我们几名同志乘车,准备由前进七场出发,路过前进四场后返回师指挥部。行前就听说路不好找,路过麦盖提六公社时就预先请了一名当地的老乡做向导,结果还是迷了路,走走停停……
麻烦事影响不了大家的热情和信心。开荒造田的大会战让沉睡许久的荒漠戈壁红旗招展、人欢马叫、机器轰鸣。一块块平展的条田,在这里出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在此处修起;一幅幅热血沸腾的干事创业图景,由大家勤劳的双手绘成。看着大型军垦农场逐渐成形,大家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