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打破了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并兼具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在解决国家食物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农产品需求数量和质量上的持续提升以及农业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对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来说,发展设施农业确实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机遇的方向。
资源条件优越。师市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广袤的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这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设施农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实现农作物的全年生产和高效利用。比如,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三连建立了设施农业农旅产业园,该产业园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果蔬的高效生产。四十九团海安镇建立百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基地建设、项目扶持等措施,深挖土地潜力,让设施农业逐渐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角。这些团镇在发展设施农业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还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新鲜、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设施农业能够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满足市场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政策支持有力。近年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为鼓励农户和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师市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对于新建或改扩建的设施农业大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设施农业项目,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设施农业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
科技支撑显著。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师市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新疆农垦科学院尹飞虎院士团队在四十九团海安镇十三连建立了冷棚冬枣提质增效关键装备及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通过智能化管理调控平台的运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南疆地区冷棚果树的种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师市与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推动设施农业的创新发展,并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对职工群众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答。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师市的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戈壁荒滩上种出爽口蔬果,在盐碱水里搞水产养殖,瓜果住进温室,鱼虾搬进工厂,畜禽在“小区”集中饲养……让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就是现代设施农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这片热土上,设施农业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