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与图木舒克有关的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0-09-14 12:56: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谢家贵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是东西方文化、多民族交往交融之地,也是西域屯垦历史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屯垦长达2200多年,曾演绎“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等动人故事。因而,许多历史名人曾在图木舒克这块大地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让图木舒克这块大地充满了灵性。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按照史书记载和张骞的出行线路图,他先后两次都经过了图木舒克。
  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先后又在北胥鞯(今图木舒克一带)、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汉时西域城郭国乌孙国都)屯田,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自此,逐步掀起了西汉王朝在西域屯垦戍边和管理的高潮,也为以后西域归属中央奠定了基础。郑吉去世后,赐谥号为缪侯。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班超驻守西域的盘橐城,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测定,盘橐城始建于公元前225年,疑为春秋战国时期所筑。班超在盘橐城生活了17年,并娶当地少数民族女子为妻。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京。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超的儿子班勇在盘橐城出生,他遍访西域诸国,每有见闻,以笔志之。后随班超回到长安。永初元年(107年),西域各属国反叛,朝廷派班勇为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驻军返回。
  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李夫人得宠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而李广利则为贰师将军征大宛,远征大宛封海西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兵卒几万人,攻伐大宛,原浩侯王恢为军队带路做向导官,命令搜粟都尉上宫桀去攻打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走到康居国,上官桀就追到康居国,上邹骑士趟弟拔剑斫击,斩了郁成王。上官桀等就赶上了李广利的大部队攻打郁成城。
  据考证,郁成城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头国都城,唐代是郁头州所在地,即今天的图木舒克境内。
  徐干,字克振,东汉平陵人。素与班超志同道合。永平十六年(73)班超赴西域时,一再请求辅佐班超。到西域后,初为假司马,曾率千余人击蕃辰,斩俘千余人,升为军司马。又辅助班超大破大月支。经营西域30余年,使西域50余国归附汉朝。
  西域55国包括图木舒克境内的尉头国。
  悟空(731-812),俗名车奉朝,唐朝名僧。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一带)人。是后魏拓跋氏关系疏远的后裔。是明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早年从军,为小吏,自小天资聪敏,喜爱儒学,为人孝悌名闻乡里。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罽宾遣特使赴长安,表示意愿归附。次年(751),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及40余众护送罽宾使者返西域时,车奉朝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天宝十二年(753),唐使团启程从罽宾返回长安,抵达罽宾国王冬天驻地犍陀罗。至德二年(757年),车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随团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罗养病。病中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时罽宾佛教盛行,高僧云集,车奉朝病愈后便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赐车奉朝法号法界。此后,法界随舍利越魔学习梵语,并随其游历罽宾、天竺等国访师问道,研学佛法。广德二年(764年),南游中天竺国。几年后,法界萌生返唐之意,于是向师傅提出东归请求,舍利越魔怜悯其心,准其所求。舍利越魔赠与法界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舍利等圣物,请法界带回大唐。法界取来时的道路,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他在疏勒和于阗作了暂短停留,然后北上,经图木舒克到达龟兹。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王挽留法界在龟兹传播佛教、翻译佛经。法界见龟兹物产丰饶,佛教昌盛,遂留驻龟兹莲花寺,与龟兹高僧勿提提犀鱼等僧众,共同翻译从印度带回的《十地经》《十力经》《回向轮经》等佛经。法界共在龟兹生活30余年。贞元六年(790年)二月,抵达京城长安。
  据学者研究,悟空和尚来回都经过图木舒克,并在图木舒克传教布道。
  高仙芝(?~755)中国唐朝将领,高丽人,骁勇善骑射。自幼随父入唐,年二十余授将军。唐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部),作为进击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的通道。唐三次出兵不捷,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领万骑出击征讨小勃律。高仙芝便率部从安西出发,一路西行,经十五日至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至握瑟德(今图木舒克)、再经十余日至疏勒(今新疆喀什),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行军。史书记载,当时唐军士兵皆有私马相随,后勤粮草在图木舒克得到保障,这才使行军的困难降至最低。经过二十余日的艰苦行军,唐军到达了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然后再次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西行,又经二十余日到达播密水(今阿富汗瓦汉附近)。唐军继续前行,再经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罕河)。至此,唐军经过百余日的跋山涉水,于同年六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军。然后,越葱岭,登坦驹岭(今兴都库什山东端),直下险峻山坡40余里,智取小勃律。九年,攻石国(今苏联塔什干一带),先同其约和,后又突然袭击,俘其国王及部众,抢掠珠宝、良马,引起附近诸国怨愤。次年,石国王子引大食(指阿拉伯帝国)兵来攻,高仙芝领兵3万出击,败于怛罗斯城(今苏联江布尔),返回龟兹。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安史之乱初,他以副元帅领军东讨,因前线失利退守潼关,遭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被杀。
  据考证,图木舒克境内屯垦土兵1.2万人,由其率领东讨,致使屯垦荒废。此后,图木舒克在史书少有记载,至清代后,图木舒克又出现于史书。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封常清因从战有功,高仙芝便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因出师不利被唐玄宗处斩。
  因此,封常清与高仙芝一样,在图木舒克停留并休整,歌颂他的诗词与图木舒克是否有关,应加以研究。如岺参写的“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诗句中剑河就在新疆境内。
  鸩摩罗什出生在龟兹。他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从龟兹过图木舒克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
  公元401年,鸩摩罗什到了长安,后秦王款待他以国师之礼。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直谛、玄奘并称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74部,384卷,对我国佛教文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鸠摩罗什是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曾在图木舒克进行佛教说法布道。
  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一并顺路归国。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包括喀什、巴楚、图木舒克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保罗·伯希和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1878年5月28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开始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致力于中国学研究。
  1906年6月15日,伯希和一行离开巴黎,于8月末到达喀什,其间调查了三仙洞,10月,到达图木舒克(在突厥语中的本意为“鸟喙”,指崎岖不平的地势)。他率领考察队在图木舒克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一所叫托库孜萨莱的佛寺,此寺名称的意思是:“九僧房”。这是库车绿洲西缘唯一的一处佛寺遗址。寺院遗址位于托库孜萨莱山的西麓,当初瑞典人斯文·赫定经过此地时所见到的是一片古代墓地建筑废墟。因此他认为这个遗址不会早于伊斯兰时代。伯希和与他的同行在10月29日这一天来到这片距离大路数百米的由柽柳覆盖的小高地上,在几堵残垣断壁里面见到一些装饰着属于穆斯林古建筑中常见的小房间地基。伯希和在这里仔细地寻找着可以作为古代建筑的标志,当他用马鞭子的鞭梢扒拉地面的土块时,无意间扒出了一块具有希腊雕塑风格的佛像残块,接下来他又陆续地发现了一些残破的碎片,看上去像是一些衣褶,其中还有一只相当完整的手的形象的陶片,手指十分纤细。摄影师努埃特找到了一块带着手镯的陶塑手腕残片,于是,伯希和断定这是一处佛教文化遗址。翌日起,他便召集几名民工在距墓地数米远的地方挖开了一条壕沟,开始沿着辨别出的墙址进行深入发掘,并在现场清理出的杂物中发现了一些佛教塑像的残片,这项工作一直持续至12月15日,共动用30多名民工。一处古代佛教寺院就这样被发掘出来了,那里确实存有寺院院墙的墙基,某些部分的墙基还残存着佛壁龛下部分,包括里面的塑像与壁画部分。在此佛寺遗址还发现了一组表现佛本生故事场面的浅浮塑,塑于一身大型佛涅槃塑像基座上。此寺被毁后,随着时间推移,气候等自然因素将这些瓦砾变成了平地。由于这些地区气候非常干燥,所以佛寺建筑上装饰性图案以及泥塑的佛教造像均被保存了下来。
  伯希和则认为,图木舒克托库孜萨莱寺院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佛教遗址中最古老的一座,上限可到1至2个世纪,下限到公元8世纪,因为,他的考察队在这里找到了一枚有唐代开元年间纪年的铜币。伯希和考察队在图木舒克发掘到的艺术品文物中有雕塑、壁画、陶器等,现均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这些收藏品主要是在托库孜萨莱寺院发现的,其中包括了泥塑像、浮塑及佛寺建筑上的装饰性浮塑。表现的图像内容有:佛陀、菩萨、天神、僧侣和世俗供养人等,其制作年代多属于公元6至7世纪中叶。这些塑像风格与犍陀罗地区希腊式佛教艺术一脉相承,即属于一种半希腊、半印度式佛教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样式起源于印度河上游,并通过西域的胡人,沿着印度河、阿姆河穿越帕米尔高原流传。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在《乙巳日记》中记载道:“抵图木休(舒)克,遇大风,歇三日,黄尘迷日,几不见人,风力之狂,毡庐欲拔,殊难成寐。”这一年,是道光二十五年的上半年,也就是1845年。林则徐谪贬边疆已是年逾花甲了,病魔缠身的他与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一道,奉道光之命,昼夜奔波在大漠戈壁的风沙之中,遍历了南疆八城,勘地60万亩。他于3月13日(4月19日),来到图木舒克,他说:至巴尔楚克台,又名为毛拉巴什,即叶尔羌之第七台也。此地为叶尔羌、喀什噶尔两处交通要路,水泉甚足,故可屯田……道光十一年,议于此地开田招民屯种,次年请建土城,设总员一员,驻兵三千;旋因运粮维艰,先撤二千,改镇为协,继而又改为游去,驻防兵七百五十名;至于屯田民户中,募补眷兵二百名,又撤去防兵二百名,其城内自游击以下,有一守备,两千总、四把总而已。所垦之地,十余年来,已成者二万四千余亩。所招眷户,闻已二百有零,每户种地百亩,每亩纳粮三升,设一粮员收之。是日,叶尔羌主事粮员尚安布,游击张承宠,守备何璋等,俱来过。余所居行馆,即粮员寓处也,馆外有铺户十余家,皆近年所新增者。夜往市中,与贸事人谈屯田事。
  后来,林则徐上奏皇上:此地为“叶尔羌扼要之区,向无回庄夹杂,其未种余地甚多,应令该城大臣设法招徕,将余地全数招垦,务期粮足民多,渐成遮富,即以寓控制边陲之意。”他对友人黄冕说:“回疆要地,平衍饶水草,若酾渠导流,大兴屯政,实以耕种之民为边缴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支省而边防益固。”
  林则徐履勘完南疆八城后,在喀喇沙尔与全庆作别,赴哈密听候渝旨时,还写了一首诗,诗名叫《柬全小汀》,他说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荒碛长驱回纥马,惊沙乱扑曼胡缨。但期绣垄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林则俆“但期绣垄成千顷”美好愿望,已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