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雪域高原,见证坚守的力量

——记“帕米尔高原守水人”张同杰

发布时间:2023-08-16 00:2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庞莹 胡彬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多年来,张同杰在高原山区水库,以坝为家,以水为伴,为兵团守护一方水土。
  巡坝护渠、防洪抗旱、抢险救灾……哪里都有他的身影,遍布他的足迹。身边的人变了,守护的辖区变了,张同杰对水利事业的初心却始终没变。布谷孜河生态之美的背后,离不开许许多多像张同杰一样的“守水人”默默无闻的坚守与奉献。
——编者
图为 张同杰在引水渠测量水位深度和秒流量。
  8月的新疆热浪滚滚,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冰雪逐渐融化,浑浊的布谷孜河水一路奔腾,烈日下,守水人张同杰正在引水渠测量水位深度和秒流量。
  1990年,张同杰从部队退役后来到第三师小海子水库管理处工作。32年来,在水惠民生的道路上,他以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水聚成河的团结精神、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和水清如镜的廉洁精神,践行着“海晏河清 水利为民”的诺言。
  “我是在部队入的党。退役后,就在兵团水利系统工作,干过护坝员、水管员、水管站长。巡坝与护渠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防洪与抗旱是我们的责任,抢险与救灾是我们的担当,守好用好每一滴水,就是我们的初心。”8月6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托克拉克水库管理站负责人张同杰放下手中的测量工具,凝望着奔流而去的洪水深情地说。
甘洒汗水为丰收
  2012年,张同杰临危受命,在师市唯一一座高原山区水库——托克拉克水库管理站担任负责人。这里海拔高,地形复杂,既有高山、沙漠,还有喀斯特地貌、高盐渍牧场,水利基础薄弱,主要承担红旗农场2.4万亩土地的灌溉和人畜饮水工作。
  由于水库连年蓄水量不足,红旗农场只能种植一季冬小麦,职工群众收入低。在甘肃干旱区出生成长的张同杰眼里,水就像是生命一样。
  “庄稼浇不上水,我就睡不着觉,组织把水库交给我,哪怕付出我的生命,也要把它管好、用好。”水库蓄水量不足,张同杰的内心充满焦虑。
  20多年在小海子水库巡坝护堤练就的“铁脚板”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张同杰从库区往上游水源地逆向进发,足迹踏遍布谷孜河流域的大小河道、戈壁、山川、峡谷,摸清水文脉络,掌握上游水脉情况。皮卡车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两条腿走,半年就磨破了4双鞋。他车上随时都放着铺盖卷和馕,有时候顺着山谷走得太远就露宿在野外,还遭遇了狐狸和沙蛇的造访,好在有惊无险。
  通过张同杰的努力争取,师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多方调研和综合协调,得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防洪办、阿图什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对灌区淤积严重的渠道进行清淤,将渠系引水改为河道引水,蓄水、输水量连年攀升。2022年,托克拉克水库出库配水量3449.05万立方米,为灌区红旗农场配水3090.01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在水利兜底保障加持下,红旗农场连续十年实现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棉花、葡萄、红枣等经济作物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红旗农场还依托咸水资源招商引资,开办特色水产养殖合作社,把盐碱地变成“金银滩”。
倾注心血保安全
  张同杰深知管水护库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却向苦而行。2012年春天,他刚刚到任托克拉克水库管理站,一场十级大风就刮断水库十几根高压线杆,放水闸门不能闭合,库水波涛汹涌,险象环生。
  狂风刮起飞沙走石,张同杰顶着大风顺着堤坝摸索前行,及时赶到闸口排除险情,避免了一场垮渠冲毁农田的灾难。
  “每到刮风天心都是悬着的,不在坝上守着也睡不着觉。每天只有走到坝上,看到水库安全,才能安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同杰也是心有余悸。水库满负荷蓄水的丰水期,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巡查一次,遇到刮风天,在狂风的搅动下波涛汹涌,对堤坝的冲击力巨大,张同杰和工作人员一起昼夜不停地巡查,定时定点观测水情,确保水库和水利设施安然无恙。
  寒冷的冬季,最大考验就是库水结冰形成冰排,威胁堤坝安全。张同杰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闸口破冰,全体员工轮番用十字镐、斧头破冰,最少需要2小时。
  “棉大衣被汗水打湿了也不敢停,停下来身上就会迅速降温,引发感冒甚至失温。我就想,有没有啥办法能让水流动起来?”张同杰一边破冰一边寻思着怎样能改变这种最原始的体力破冰现状。经过查找资料,多方调研,一台台增氧机让闸口的水快速流动起来,避免在闸口结冰形成冰排推动闸口和堤坝移位,有效终结闸口人力破冰除险的历史,开创托克拉克水库科技排冰除险先河。
  张同杰在任10余年来,托克拉克水库满负荷运转,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情洒高原解民忧
  托克拉克水库嵌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湖乡,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系统不畅通,每年二三月份,6个在阿各塔格山山脚下的村庄,2000多户村民就浸泡在黄褐色的盐碱水中,庄稼长不活,草场严重退化。阿湖乡阿热买里村村民尔肯·阿不力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每年开春,整个院子都会被盐碱水浸泡,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水脚印,地里的庄稼刚种出来就会因为盐碱太大死亡。”
  “兵团和地方本来就是一家人,看到地方村的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高,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草场退化,我非常着急。于是带着站里的员工一起调研,拿出解决方案。”张同杰的想法得到师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2015年,一条由师市水利局投资2600万元建设的灌排一体的兵地融合渠系建成,解决了阿湖乡6个村、1.2万亩耕地和8万亩牧场的灌排水难题,成为一条滋长生命的渠系。
  在托克拉克水库管理站工作的10年间,张同杰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谁有困难他都会伸手帮一把。阿湖乡阿热买里村村民艾尼·买买提家中6口人靠着他一个人放羊挣钱,吃了上顿愁下顿。张同杰垫钱帮他买牛羊,还推荐他学习掌握工程建造技能。短短5年时间里,艾尼·买买提家里买了轿车、盖起了新房子。他逢人就说,人生中的转折点就是遇到张大哥,两个人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红旗农场办起特色水产养殖合作社,张同杰主动发挥自己水产养殖专业优势,把所学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养殖场工作人员,帮助合作社实施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把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让罗非鱼、海鲈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在戈壁荒滩安了家。
  流水无声,但纵横沟渠留下了张同杰巡坝护堤的足迹,雪域高原的沟沟壑壑目睹了他日复一日的努力和汗水。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奉献出一位水利老兵宝贵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