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渡江老兵段宝成:“从不后悔来三师”

发布时间:2022-09-30 20:2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吴兴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参观四十八团河东镇团史馆,一本老旧的转业证引起了我的注意,证件首页“段宝成”三个字清晰有力,1949年1月主动入伍,1953年6月入党,1955年5月转业。我们提出想要走访的愿望,团镇党建办主任谢霞平爽快地答应了。
图为 段宝成年轻时的照片。 (资料图片由本人提供)
  汽车拐进团镇一小区,花园式的绿化让我们忍不住感叹。一单元门前,工作人员轻叩房门,一位高高瘦瘦、和蔼可亲的老人站在我们面前。递上我们带来的慰问礼物,老人家满面春风地招呼我们坐下来,捧出两盒水果糖给我们吃。
  段宝成身穿一件黑底红白格子的褂子,外套一件羽绒马甲,一条黑裤子,眉眼低垂,面色红润。
  1934年5月1日,段宝成出生在河南省淮阳县。“1949年1月,淮海战役后,解放军大部队路过我们老家,我就跟着大部队当兵了。”段宝成说,“我年龄小,个子不小,当时我身高1米78,大家都不觉得我很小。”
  说着,段宝成拿出一张1973年的证件照。那是一张阳光帅气朝气蓬勃的脸,五官立体、饱满,英朗俊俏。
  “叔叔,您是在哪儿参加的渡江战役呢?”“我参加的是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从安庆过江解放南京。安徽省还专门建了一座渡江战役纪念馆呢。”
  段宝成淡淡笑着,平淡地回忆:“我那时候小,当兵不久被分到了部队的卫生队,给卫生队队长当警卫员。”
  在段宝成的回忆中,我们得知,他在刘邓大军第5兵团2野16军46师142团1营3连当兵,记忆最深刻的是1949年4月22日18时,解放军提前发起了总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部队解放南京后,一路朝西南打。
  “那时候,部队走到哪里,就解放到哪里。走了一年多,部队来到贵州,我在贵州清镇的军马场当畜种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也报名去前线,但因经验不足,组织没批准。组织要求只有参加过两次战役以上的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才能去抗美援朝。1955年,部队不需要军马了,5月,我们集体转业了。”段宝成说。
  “您转业就到新疆了吗?”“没有。转业后,部队将我安排到贵州盘县的农水局。在那里工作特别辛苦,但我不怕吃苦,关键是那里少数民族群众多,语言不通,经常吃不上饭。”段宝成答。
  “那您是怎么来新疆的呢?”“1958年春,党中央给贵州盘县调配一批细毛羊,种公羊400头,种母羊4000头。贵州盘县组建了一个工作队,负责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区公所(现石河子市)把细毛羊运送到贵州盘县,我也参与了运送工作。历经艰难,我们把羊顺利运到贵州盘县。来过新疆一次,我就记得路怎么走了。1959年,我拿着一本退伍军人转业证,主动来兵团。兵团工交部领导接待了我,让我休息了一个星期后,安排我到奇台县工交部工作。那时候,奇台县工交部有羊肉吃,粮食也够吃。来兵团的路上,我三天没吃上饭,他们端来一盆面条和几个馍馍,我吃得很香,印象深刻。”段宝成说。
  段宝成回忆到这,脸上露出笑容,接着说:“在奇台县工交部工作了五六年,贵州盘县县委来了3份公函催我回去,奇台县工交部领导问我回不回去?我说不回去。后来,奇台县工交部动员报名支援农三师建设,我报了名。奇台县工交部领导挽留我,说让我当畜牧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技术员,我说不怕吃苦,愿意支援农三师的建设。1966年1月,兵团组建农三师,我到达农三师前进九场(现在的四十八团河东镇)。当时,这里啥也没有,自己挖地窝子,靠吃苞谷面一砖一瓦建起阵地。那时,地窝子盖得急,用雪水混沙子做房顶,夏天太阳一晒,雪水融化,地窝子里下小雨,早晨一起床,人人脸上都是泥和土,厚厚的一层,脸都认不出来是谁,只能看到满嘴的白牙。”
  “奇台生活那么好,来农三师白手起家,生活艰苦,您后悔吗?”“不后悔!”段宝成坚定地回答,“我从不后悔来三师。来三师后,我在四十八团五连当过排长、连长、指导员,干的都是喜欢的工作。离休后,党和政府没忘记我们,离休工资每个月都花不完。6个孩子都很孝顺,生活很幸福,一点也不后悔!”
  “您还有什么心愿吗?”“我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哥哥把我养大的。现在哥哥也去世了,老家只有侄子在。我一直想回老家看看侄子,经济上给他们点帮助,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
  眼看天色已晚,我们不忍心长时间打扰老人休息,和老人依依惜别。
图为 段宝成近照。吴兴 摄
  后记:我心中默默祈愿,但愿我们老年时也能像老人一样,把所有的“苦”都当成“乐”,所有的“失”都当成“得”,怀着满满的感恩,云淡风轻回忆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