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我的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2022-05-14 02:0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黄俊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那么家风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家风就是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够影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美好德行的传承。
  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中有一句叫“百善孝为先”。从小父母就教导我和哥哥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身体力行传承着这一传统美德。我父亲那一辈共有姐弟五人,他是老大,当年他们兄弟三人都在外面工作,家里老人无人照顾,父亲作为大哥,就主动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家务农,这一回家就是三十多年。爷爷、奶奶住在家里的老房子,离我家很近。他们一直不喜欢我母亲,有时候也会无理取闹,但母亲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小事而怨他们,反而家里做好了饭还是会主动叫他们来家里吃饭,就算是不来家里吃,也会在吃饭之前让我和哥哥给他们送去一些。家里有好吃的也是先送到爷爷奶奶家,让他们尝鲜,遇到他们喜欢吃的水果还会买来给他们吃。
  在奶奶去世前几个月,因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每天都帮她收拾床铺、换洗衣服,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母亲总说,孝顺孝敬,没有顺哪来的敬、哪来的孝。对长辈首先要做到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被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可以由着他们。还常说,孝敬无底线,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这次探亲回家,有几次吃完晚饭后,和母亲一起带着哥哥两岁的小宝宝汤圆出门散步。散步过程中遇到小区里的环卫工人、门卫等,母亲给汤圆说要学着叫人,他也不怕生,张口就来:“爷爷晚上好、奶奶晚上好。”大家纷纷夸他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看到这一幕,就想起我和哥哥小时候也是这样,妈妈每次带我们俩出门时,路上遇到认识的人也会这样教导我们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也一直遵循这一美德。就拿洗碗来说,我们家洗碗一直都是用一个盆盛半盆水把所有的碗洗一遍后再换水清洗。母亲还告诉我们说,洗碗不要用那么多的洗洁精,不好清洗还容易残留,对身体不好。如果谁把水龙头一直开着,一个碗一个碗地洗,母亲就不停地说,直到我们认识到错误并保证不再浪费水她才罢休。
  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哥哥买,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质量有多好,只要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衣服鞋子他们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母亲经常把吃不完的饭菜留着第二天吃……我和哥哥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两个人都有工作,你们也到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了,不要过多节约,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别管那么多。”然而我们说的话他们每次答应得很好,实际上还是很节俭。有时候想想,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节俭,老家盖房子和城市买房子的钱,又从哪里来?
  从小父母就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俩,要与邻居和睦相处,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父母在村子里的人缘就很好,谁家有事都能想起他们。现在,父母给我哥哥带孩子,就到城市里来居住。在我休假回来的这几天,就已经遇到好几次隔壁邻居给我们家送东西。我和母亲开玩笑说,在城市里邻里之间的常态是“老死不相往来”,你怎么做到和邻居家关系这么好。母亲笑着给我讲起她们相识的过程。由于邻居入住的比我们晚,刚住进来的时候,她去给邻居帮过几次小忙,就这样一来二去熟悉了。后来知道邻居老公在铁路上班,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比较辛苦,母亲就主动开口,帮她到小区外面的幼儿园接孩子。
  家,是一个人的栖息之所,是最温暖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歌曲《国家》中的一句歌词说得很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虽然家很小,但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千万个有好家风的家庭,就可以让国家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