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之窗 > 组织机构 > 团场(镇) > 五十一团唐驿镇 > 团场信息

“非遗+N” 让师市非遗传承多点开花

发布时间:2024-06-07 17:47: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编辑:五十一团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师市拥有刀郎木卡姆、土陶烧制技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打出“组合拳”。

  5月27日,走进五十一团唐驿镇第三幼儿园,正进行讲授一场独特的“刀郎木卡姆”文化课,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正一一指导学员进行演奏。在这个“中国传统乐器兴趣班”里,聚集着来自团镇不同幼儿园的20余名老师,他们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刀郎民间艺人学习。 

   

  五十一团唐驿镇第三幼儿园园长古力斯坦·艾力力学习的是传统乐器艾捷克,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执弓演奏,琴声明亮,经过一年学习,古力斯坦·艾力力已经可以演奏简单的曲目。该班班长聂俊龙告诉记者:“除了上课时间学习,回家也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练习,争取早日掌握基本曲目演奏。” 

  刀郎木卡姆工作室负责人刘皖新说:“在幼儿园老师们学有所成后,还将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一起排练‘器乐+舞蹈’节目,培养幼儿对刀郎木卡姆的兴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通过不断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坚持从小抓起,开办特色教育,目前参与人数已达100余人。在伽师总场嘉和镇中小学同样开展布拉丁传统音乐学习,成立30人的布拉丁音乐社团,目前可以演唱弹奏非遗音乐20余首曲目。 

  师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组织非遗传承人通过文化活动、文艺赛事等形式展现非遗特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持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 

   

  每到节假日,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就热闹起来,许许多多游客到此地参观浏览、体验土陶制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师市多举措促进传承创新,将现代技术引入古法烧制,提升制陶效率,丰富土陶制品的种类和样式,制作受大众喜爱的生肖摆件、精美花瓶、高档茶具等,依托土陶馆、博物馆、团史馆等场馆,师市积极组织开展土陶艺术普及活动。 

  刀郎木卡姆、布拉丁传统民族音乐也在文旅活动中熠熠生辉,在“双节”系列活动、杏花文化旅游节、“5·19美食嘉年华”旅游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现场,含有刀郎文化、布拉丁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文艺节目,掀起现场欢乐浪潮,今年以来已经开展100余场次。 

   

  让非遗走进市民日常生活,拉近非遗与大众距离。走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一楼“大漠歌行”教室里传来一阵悠扬美妙的琴声,这里正在进行“弹拨尔”演奏基础班培训。师市文化馆自2022年以来在“艺起来”“公益培训”中开设“弹拨尔”课程培训班,先后培训30余名对刀郎文化感兴趣的市民,丰富职工群众夜间文化生活,通过公益培训、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提升全民对非遗的参与度。 

  杜秀丽从第一期开班就参加学习,有过乐器学习经验的她对“弹拨尔”演奏技巧,比班上其他同学掌握更快,课后她总是给进度较慢的同学进行指导。“我喜欢音乐,通过一些文艺演出了解到刀郎木卡姆后,就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学了两年,一些曲目能流利演奏。”杜秀丽说道。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工作人员马高红告诉记者,在30余名学员里,年轻人占比很大,对于学习非遗热情很高。 

  通过全面摸清各个非遗项目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健全非遗档案的基础上,采取更多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措施。注重多方位传承人才培养,不断打造“非遗+旅游”“非遗+科技”“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等各类活动,让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如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师市一张亮眼的特色名片。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