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之窗 > 组织机构 > 团场(镇) > 四十六团永兴镇 > 团场概况

四十六团简史 (1958-2023)

发布时间:2023-01-07 12:15:00来源:作者:党政办公室编辑:四十六团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六团,前身是1966年成立的农三师前进四场和前进七场。因水源不足,土地盐渍化严重,1968年,农三师将前进七场并入为前进四场。1969年,前进四场搬迁,留下四个连队由四十三团接管,定名为四十三团一营。1976年1月1日,四十三团将一营交麦盖提县管辖,改名为其克里克农场。1979年,其克里克农场划归喀什地区农垦局管辖。1982年,兵团恢复,其克里克农场交回农三师,场名为农三师其克里克农场。1998年11月,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批准,改编为农三师四十六团。 

  四十六团地年麦盖提县东南部16.5公里处,地理座标东经77°38′——77°53′,北纬38°53′.东北部与农三师哈拉玛水库及麦盖提县七乡毗邻,西与五乡接壤,南边与六飨相邻,东边是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这片神奇的绿洲由点到面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迄今40多年的团场历史造新人们,四十六团的历史就是团场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发展史。 

  1966年春农三师成立,兵团从各师抽调干部职工支援农三师。由农四师抽调干部职工充实前进四场,由农七师抽调干部职工充实前进七场。随后,国家从上海、浙江、北京调来大批支边青年,从部队调来人员充实农三师。1966年春,一大批支边人员来到麦盖提县垦区安营扎寨,参加前进四场、七场建设,军垦战士克服了各种困难露宿荒原沙滩,餐风饮苦水,发扬兵团人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艰苦的生活、生产环境中,肩挑手推,开荒造田,修渠引水,筑路建房,使叶尔羌河两岸万古的荒原变绿洲。 

  四十六团农业生产经历了发展、徘徊、下降、回升和发展的过程。 

  1966年—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其克里克农场年年亏损。1976年,其克里克农场亏损32.1万元,粮食总产徘徊在90.4—108.9万斤,单产122—150斤,棉花单产46—65.7斤,总产1.7—5.09万斤。由于生产上不去,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职工吃80%的玉米面,清油3两。 

  1979年,其克里克农场划归农垦总局领导,由于农垦总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在指挥农业生产上农场党委,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合理布局中,充分调动了广大班干部群众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在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扩大棉花面积,1983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由95.9斤上升到176.6万斤,单产由140斤上升到317斤,棉花由3.22万斤上升到27.5万斤,单产由24斤上升到87.4斤。由于粮棉产量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大有改善,职工吃80%的玉米面变为全部细粮,清油每人每月1斤,财务由1978年亏损31.47万元变为上交.05万元。农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4万元上升到111.77万元,五年翻了一番多。 

  兵团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其克里克农场实行财务大包干制度,明确实行“包、定、奖”制度和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农场的生产明显进步发展。1984年,其克里克农场推行“一主两翼”的改革,鼓励职工兴办联产承包家庭农场和发展庭院经济,1986年,全场财务盈利13.02万元,职均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555元,人均收入达到946元。 

  1988年,农场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稳粮增棉,提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粮棉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9年,全场职均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02元,人均收入972元,财务实现利润20.1万元。 

  “八五”期间,其克里克农场继续实行承包经营管理,认真贯彻实行兵团党委提出的“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的号召,逐步扩大规模,狠抓粮棉生产,提高经济效益。1995年,全场职均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858元,人均收入达到2735元。团场资金积累了,除发展生产外,加强了职工住房,连队办公室职工教育活动的建设。 

  1998年11月28日,经兵团批准四十六团宣布成立,原其克里克农场番号取消。新的团党委试行“两费自理”租赁经营改革,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制度创新改革。团场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八五”起步发展,“九五”稳步发展,“十五”快速发展的形势。“十五” 期间,团场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三足鼎立”做大做强棉花经济。2005年,全团实现总产值4453万元,职均收入15361元,人均收入6839元,团部小城镇基础高州项目列入兵团36个中心团场重点城镇建设项目工程。全团职工全部实行了医疗、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十一五”期间,四十六团党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棉花、红枣、畜牧三元经济格局。2007年,全团完成生产总值5623万元,职均收入18310元,人均收入8631元。 

  《四十六团简史》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讲述四十六团发展的艰难历程和成功经验,用客观公证的笔触分析了发展过程中教训,为团场今后的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歌颂了为四十六团开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军垦和英雄模范人物折光辉事迹,激情饱满地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历史,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再创辉煌。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四十六团党委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精神指引下,团党委弘扬四十六团“团结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致富职工”的团场精神,按照兵团党委提出的“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奋斗发展目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四十六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祝愿四十六团明天更美好。